读“太阳大气结构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4分)。
(1)在太阳大气的甲、乙、丙三层中,甲是 层,乙是__ 层,丙是____层。
(2)太阳黑子发生在____层,色球层有时会出现突然增亮的部分,叫做 。
(3)当太阳活动增强时,有时地球磁场会受到扰动,产生______现象。
(4)2001年4月15日,太阳出现特大耀斑爆发。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爆发后十几分钟内,短波通讯受到强烈于扰
B.使到达地球的可见光增强,紫外线有所减少
C.爆发几分钟后“极光”变得格外绚丽多彩
D.对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行没有影响
(1)光球 色球 日冕
(2)光球 耀斑
(3)磁暴
(4)A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太阳大气的分层。根据太阳大气结构示意图,由内向外依次分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2)本题考查太阳活动的类型。太阳黑子发生在光球层,它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耀斑出现在太阳大气的色球层,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与黑子同时爆发。
(3)本题考查太阳活动的影响。太阳活动对地球的气候、电离层及磁场都会产生影响。当带电粒子被地球磁场所捕获,会产生磁暴现象。
(4)本题考查太阳活动的影响。太阳活动对地球的气候、电离层及磁场都会产生影响。太阳活动爆发会影响地球大气层的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当带电粒子被地球磁场所捕获,会产生磁暴现象。带电粒子与大气分子碰撞会产生极光。故答案为A。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浙江省乐清市高一10月份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太阳的大气层,从里到外依次是( )
A.光球、色球、日冕 B.色球、光球、日球
C.光球、日冕、色球 D.日冕、色球、光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河南省郑州市高二10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圈层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珠江三角洲地区部分产业转移出去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
A.资本过剩、污染严重
B.产业结构单一,创新能力不足
C.自然资源不足,使生产成本上升,经济效益逐渐下降
D.当地人口稠密、交通拥挤
2.图中接受产业转移地区的突出优势是( )
A.发展历史悠久,基础设施完善
B.交通便利,资源丰富
C.第一、二产业发达
D.劳动力价格和地租相对低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河南省高二10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是我国农牧过渡带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图中原过渡带与可能变动地区说明该地区土地利用主要是( )
A.农业用地向畜牧用地转变
B.原畜牧用地向林业用地转变
C.原畜牧用地向农业用地转变
D.原林业用地向农业用地转变
2.下列四项中与图中土地利用转变带来的影响无关的是:( )
A.2008年春,华北地区的沙尘暴天气
B.该地区草场的载畜量降低
C.辽河上游河水含沙量增加
D.黄淮地区的洪涝
3.该地区为发挥区域优势、发展经济,下列做法中不可取的是( )
A.开发该地区丰富的煤炭资源
B.增大牧场中生畜数量以增加牧民收入
C.改革耕作制度,提高冬春季农田作物覆盖率
D.建设人工草场种植牧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河南省高二10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对地球形状的精确研究主要是基于( )
A.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 B.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
C.遥感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 D.数字地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河南省高一10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2000千米的地图上,则赤道(长约为4万千米)在地图上的长度是( )
A.200厘米 B.100厘米
C.50厘米 D.20厘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河南省高一10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太阳系中的小行星带位于下列哪一组行星的轨道之间:( )
A.水星和金星 B.地球和火星
C.火星和木星 D.土星和木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河南省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下面气候图,回答下面各小题。
1.下列气候类型排序与图序相同的是( )
A.①热带草原气候②热带雨林气候③温带大陆性气候④亚热带季风气候
B.①地中海气候②热带雨林气候③温带季风气候④亚热带季风气候
C.①亚热带季风气候②热带雨林气候③温带季风气候④地中海气候
D.①温带海洋性气候②热带季风气候③温带季风气候④地中海气候
2.图①所示气候的特点是( )
A.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B.全年高温多雨
C.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
D.温差小降水均匀
3.图①所示气候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是( )
A.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有关
B.受季风环流影响形成的
C.常年受赤道低压带的影响形成的
D.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河南省周口市西华一高高二上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有关专家提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可以把“调水”变“调电”,即把川、渝电网和西北电网相连,把川、渝电网丰富的电力引到西北,减少黄河上游水电站发电量,从而变“水从地上流”为“水从空中走”。据此完成以下问题。
1.川、渝有丰富电力的主要原因是( )
A.石油、天然气丰富 B.太阳能资源丰富
C.煤炭资源丰富 D.水能资源丰富
2.若“调水变调电”的方案实施以后,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调节黄河中下游的径流量
B.大幅减少黄河的泥沙含量
C.增加黄河上游蒸发量,减少冬春季节径流量
D.大大增加黄河流域的总水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