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00年后,我国面对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
A.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劳动力严重短缺
B.人口自然增长率偏高,每年新增人口多
C.青壮年人口数量庞大,就业压力大
D.人口呈现低增长,人口数量日趋减少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2011年4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登记的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比1990年到200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下降0.5个百分点。数据表明,十年来我国人口增长处于低生育水平阶段。
材料2:
表1 某地区未来环境人口容量的最低人均消费量
耕地(hm2) | 森林面积(hm2) | 淡水(m3) |
0.1 | 0.1 | 2000 |
表2 某地区现有人口及资源总量
材料3:根据该地区人口发展趋势,预计20年后该地区人口将达到1亿,进入人口的高峰期。同时,现有耕地因建设用地和退耕还林预计将减少133万公顷,新增荒山造林面积约533万公顷。
(1)目前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最主要的限制因素是________。未来20年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最主要的限制因素是________,解决问题的途径有哪些?
(2)有人说:“我国是人口大国,必然是人才强国,也必然对经济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请你谈谈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自古以来 , 我国就是人口大国。 目前,我国有近14亿人。 1991年中国科学院发表报告《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力研究》,主张我国人口承载量最高应控制在16亿左右。
某地未来环境人口容量的最低人均消费量 (表1)
耕地 | 森林面积 | 淡水 |
0.1公顷 | 0.1公顷 | 2000立方米 |
某地区现有资源总量 (表2)
人口 | 面积 | 耕地 | 森林面积 | 年径流总量 |
8200万 | 16万K㎡ | 920万公顷 | 800万公顷 | 2200亿立方米 |
根据该地区人口发展趋势,预计20年后该地区人口将达 到1亿,进入人口的高峰期。同时,现有耕地因建设用地和退耕还林预计将减少133万公项,新增荒山造林面积约533万公项。
结合表1、表2及有关材料,回答问题:
(1) 目前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最主要的限制因素是 。未来 20 年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最主要的限制因素是 ,解决问题的途径是什么 ?
(2) 有人说:我国是人口大国,必然是人才强国,也必然对经济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请你谈谈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结合表1、表2及有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人口大国。2005年1月6日我国第13亿个公民在北京出生。1991年中国科学院发表报告《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力研究》,主张我国人口承载量最高应控制在16亿左右。
某地区未来环境承载力的最低人均消费量(表1)
耕地(公顷) | 森林面积(公顷) | 淡水(立方米) |
0.1 | 0.1 | 2000 |
某地区现有资源总量(表2)
人口(万) | 面积(平方千米) | 耕地(公顷) | 森林面积(公顷) | 年径流总量(有效)(立方米) |
8200 | 16万 | 920万 | 800万 | 2200万 |
根据该地区人口发展趋势,预计20年后该地区人口将达到1亿,进入人口的高峰期。同时,现有耕地因建设用地和退耕还林预计将减少133万公项,新增荒山造林面积约533万公顷。
⑴目前该地区环境承载力最主要的限制因素是_______。
⑵未来20年该地区环境承载力最主要的限制因素是___________,解决问题的途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有人说:我国是人口大国,必然是人才强国,也必然对经济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请你谈谈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