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读图4—1—4“宜昌一重庆航道剖面示意图”,据此回答3~5题:

3三峡工程完成后,该段航道船只的通航能力将达

A.万吨级       B.10万吨级

C.5千吨级           D.1千吨级

4三峡工程完成后,长江上游来水中的粗沙将主要沉积在

A.重庆附近         B.万县境内

C.三峡大坝库底     D葛洲坝内

5关于三峡工程对该段航道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年通过能力成倍增加

B.航道内急流险滩消失,通航条件明显改善

C.运输成本成倍降低

D.航道里程明显缩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1+1轻巧夺冠优化训练 高三地理 题型:069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宜昌至重庆的长江航道长约________千米,人们习惯上又称这一段为________江航道。

(2)将三峡工程和葛洲坝工程的名称填入图中恰当位置。

(3)三峡水库的正常蓄水位为________米(后期)

(4)三峡水库建成后,险滩________,水流________,航道________,万吨级船队可从上海直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图文资料,

回答问题。(30分)

材料一:农作物熟制:指一定时间内,作物正常生长收获的次数。一年内,作物正常生长,只收获一次的,叫一年一熟制,依此类推。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农作物熟制分布图。

 材料二: 重庆市涪陵区是闻名遐迩的“榨菜之乡”。而宜昌在19世纪末就成为中国第一个涪陵榨菜销售市场,至今仍是主要集散市场。

材料三: 8000~10000年前的青藏高原,曾经水草丰美,古人类在广阔的草原上过着狩猎生活,后来随着高原的不断隆起,气候变得寒冷干燥,人类被迫迁出。一部分向东进入黄河流域,并逐步同化,形成了统一的汉民族;一部分向南进入“藏彝大走廊”,不断地分化、演变形成了藏、彝、羌、怒、普米、独龙、珞巴、门巴、哈尼、纳西等数十个少数民族。其中摩梭人和扎巴人还较为完整地保留着母系社会形态,纳西族仍然保留着迄今为止世界上形态最原始的“东巴文”象形文字系统……(《中国国家地理》2004年7期)

材料四:“茶马古道”是云南、四川与西藏之间的古代贸易通道,由于是用川、滇的茶叶与西藏的马匹、药材交易,以马帮运输,故称“茶马古道”。汉文史料中多有藏人“嗜茶如命”字样;藏地民谚有“汉家饭果腹,藏家茶饱肚”之说。早在汉唐时,这条以马帮运茶为主要特征的古道就发挥作用了。

材料五:如图

(1)根据材料一,分析A地区农作物一年三熟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宜昌形成榨菜集散市场的条件。(4分)

(3)读材料,试根据茶树的生长习性及西藏地区的气候特征分析藏地不产茶的原因。结合藏民的主要农业活动和膳食结构特点分析藏民嗜茶的原因。(8分)

(4)从地理角度分析,藏彝走廊地区在人类迁徙过程中,为什么成了“少数民族的孵化器”。(4分)

(5)马帮运输很长时间以来成为茶马古道所经地区较为单一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其原因有那些?(8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3届福建省三明九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带解析) 题型:综合题

读图,回答问题。(9分)

川气东送工程主干道示意图:
(1) 川气东送管道主干工程西起普光气田止于上海市,它穿越了______                  __、_____      __两大地形区;我国境内与其大致平行的铁路干线是____              ____。
(2) 图中宜昌至上海川气东送输气干线与我国______      __(能源)输送线路基本一致。
(3) 除跨区域资源调配外,缓解长江三角洲地区能源紧张状况的措施还有哪些?
(4) 从全国整体来看,川气东送工程应属于西气东输工程的有机组成部分,由此分析川气东送工程的建设有何重大意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3-2014学年浙江省高三上学期第三次统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图文资料,

回答问题。(30分)

材料一:农作物熟制:指一定时间内,作物正常生长收获的次数。一年内,作物正常生长,只收获一次的,叫一年一熟制,依此类推。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农作物熟制分布图。

材料二: 重庆市涪陵区是闻名遐迩的“榨菜之乡”。而宜昌在19世纪末就成为中国第一个涪陵榨菜销售市场,至今仍是主要集散市场。

材料三: 8000~10000年前的青藏高原,曾经水草丰美,古人类在广阔的草原上过着狩猎生活,后来随着高原的不断隆起,气候变得寒冷干燥,人类被迫迁出。一部分向东进入黄河流域,并逐步同化,形成了统一的汉民族;一部分向南进入“藏彝大走廊”,不断地分化、演变形成了藏、彝、羌、怒、普米、独龙、珞巴、门巴、哈尼、纳西等数十个少数民族。其中摩梭人和扎巴人还较为完整地保留着母系社会形态,纳西族仍然保留着迄今为止世界上形态最原始的“东巴文”象形文字系统……(《中国国家地理》2004年7期)

材料四:“茶马古道”是云南、四川与西藏之间的古代贸易通道,由于是用川、滇的茶叶与西藏的马匹、药材交易,以马帮运输,故称“茶马古道”。汉文史料中多有藏人“嗜茶如命”字样;藏地民谚有“汉家饭果腹,藏家茶饱肚”之说。早在汉唐时,这条以马帮运茶为主要特征的古道就发挥作用了。

材料五:如图

(1)根据材料一,分析A地区农作物一年三熟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宜昌形成榨菜集散市场的条件。(4分)

(3)读材料,试根据茶树的生长习性及西藏地区的气候特征分析藏地不产茶的原因。结合藏民的主要农业活动和膳食结构特点分析藏民嗜茶的原因。(8分)

(4)从地理角度分析,藏彝走廊地区在人类迁徙过程中,为什么成了“少数民族的孵化器”。(4分)

(5)马帮运输很长时间以来成为茶马古道所经地区较为单一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其原因有那些?(8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