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零陵三亭记

柳宗元

邑之有观游,或者以为非政,是大不然。夫气烦则虑乱,视壅则志滞。君子必有游息之物,高明之具,使之清宁平夷,恒若有馀,然后理达而事成。

零陵县东有山麓,泉出石中,沮洳污涂,群畜食焉,墙藩以蔽之,为县者积数十人,知发视。河东薛存义,以吏能闻荆、楚间,潭部举之,假湘源令。零陵政厖赋扰,民讼于牧,推能济弊,来莅兹邑。遁逃复还,愁痛笑歌,逋租匿役,期月办理。宿蠹藏奸,披露首服。民既卒税,相与欢归道途,迎贺里闾。门不施胥吏之席,耳不闻鼛鼓之召。鸡豚糗醑,得及宗族。州牧尚焉,旁邑仿焉。然而未尝以剧自挠,山水鸟鱼之乐,淡然自若也。

乃发墙藩,驱群畜,决疏沮洳,搜剔山麓,万石如林,积坳为池。爰有嘉木美卉,垂水丛峰,珑玲萧条,清风自生,翠烟自留,不植而遂。鱼乐广闲,鸟慕静深,别孕巢穴,沉浮啸萃,不蓄而富。伐木坠江,流于邑门。陶土以埴,亦在署侧。人无劳力,工得以利。乃作三亭,陡降晦明,高者冠山巅,下者俯清池。更衣膳饔,列置备具,以燕好,旅以馆舍。高明游息之道,具于是邑,由薛为首。

在昔裨谌谋野而获,宓子弹琴而理。乱虑滞志,无所容入。则夫观游者,果为政之具欤?薛之志,其果出于是欤?及其弊也,则以玩替政,以荒去理。使继是者咸有薛之志,则邑民之福,其可既乎?余爱其始,而欲久其道,乃撰其事以书于石。薛拜手曰:吾志也。遂刻之。

(原文有删改)

【注】潭部:湖南观察使。厖:杂乱,混乱。鼛:一种大鼓。裨谌谋野而获:据《左传》载,郑国将有诸侯之事,则必使裨谌乘车以适野,谋作盟会之辞。宓子弹琴而理:宓不齐,字子贱,他为单父宰时,用无为而治的办法来治理。于是有弹鸣琴,身不下堂,而单父治之说。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县者积数十人,知发视 莫:没有谁

B.零陵政厖赋扰 会:恰逢

C.以燕好,旅以馆舍 宾:招待来宾

D.使继是者咸有薛之志 使:让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够表现薛存义在零陵的政绩的一组是

以吏能闻荆、楚间

推能济弊,来莅兹邑

宿蠹藏奸,披露首服

门不施胥吏之席

鸡豚糗醑,得及宗族

州牧尚焉,旁邑仿焉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②③④ D.①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宗元认为,一个人心头烦闷就会思虑混乱,眼光闭塞就会思想停滞。只有处在清爽安宁平静的环境中,考虑事情才能周到。

B.零陵本是一个政事混乱、赋税繁多、百姓屡屡上告的地方,而河东薛存义来管理这个县后,却取得了很好的政绩。

C.柳宗元在本文中对零陵县令薛存义因山就势兴建三亭,畅通道路,完备吃住等旅游服务设施大为赞赏。

D.柳宗元在本文中提出了君子必有游息之物的观点,认为要处理好政事,必须要有供旅游休憩用的亭台楼阁。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河东薛存义,以吏能闻荆、楚间,潭部举之,假湘源令。

(2)余爱其始,而欲久其道,乃撰其事以书于石。

【答案】

【1】D

【2】B

【3】D

【4】(1)河东薛存义,因为有治理才能在荆楚一带闻名,湖南观察使推荐他代理湘源县令。

(2)我喜欢薛存义这样的开始,因而希望后来的县令能够长久地坚持他这种治理方法,于是写了这篇记述他事迹的文章打算刻在石头上。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D项,使表假设,假使

【2】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所写内容不是在零陵县,说的是推荐薛存义来零陵县的理由。采用排除法即可得出答案。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D项,本文并没有说必须要有,只是论述了有旅游休憩之所对执政者的帮助。

【4】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翻译时,要注意每个语句中的关键词,如第(1)题中的”“”“、第(2)题中的”“等。

【参考译文】

辖域内有值得观赏的地方而去观赏游览,有人认为这不是执政者应该做的事情,这种看法是非常错误的。如果(一个人)心头烦闷就会思虑混乱,眼光闭塞就会思想停滞。君子一定须要有观赏休息的地方,高瞻远瞩的处所,让人清爽安宁平静,经常像这样,然后才能考虑事情周到而做事成功。

零陵县东面有一座山麓,泉水从石缝中流出,形成了一个死水塘,群畜在那里饮水,人们筑墙设藩来遮蔽它,做县令的前后累积有几十人,没有谁知道并发现这个地方。河东薛存义,因为有治理才能在荆楚一带闻名,湖南观察使推荐他代理湘源县令。恰逢零陵县政事混乱,百姓向州牧控告,州牧选拔能够拯救时弊的人来管理这个县。(薛存义到任后,)那些逃走的人又都回来了,有忧愁痛苦的人都高兴地唱起歌来,欠缴租税的,逃避劳役的,在一个月内完全办理结案。过去的那些害人虫,隐藏的奸邪小人,被揭露后都自首服罪。百姓完成赋税后,大家一道在回家的路上欢笑,在乡里互相庆贺。门前不用设置差吏的座位席,耳朵没有听到击鼓发出的号令。鸡、猪、米、麦、酒等,整个宗族的人都拥有。州牧推崇他,其他县的人仿效他。但薛存义并未因功劳大而骄傲自满,仍醉心于游山玩水,观鸟赏鱼,显得非常平淡自然。

于是薛存义派人除去死水塘周围的墙壁、藩篱,赶走饮水的牲畜,疏通挖开死水塘,搜索剔除那山脚边的荆棘灌木,(发现)许多石头就像树林一样,无数的低洼处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大池塘。在那里有高大的树木、美丽的花卉,有悬垂的瀑布、丛聚的山峰,明彻空明,云气弥漫,在那里,清风自生,翠烟自留,树木不经过人工种植而自然长成。鱼以在广阔的水里悠闲游动为乐,在池水中或沉或浮,鸟儿羡慕那大池的清静幽深,或鸣叫或聚集,繁殖后代,构筑巢穴,不必(专门)饲养就很多。人们在这里砍伐树木,让树木掉入江水中,树木就随着江水流到县城城门边。用细黏土制作陶器的作坊,也就在官府的旁边。人们不必耗费劳力,工作时也得到了便利。于是修建了三座亭子,有的建在高处,有的建在低处,有的建在阴暗处,有的建在明亮处,建在高处的可以登高远望,建在低处的可以俯视清池。准备好更换的衣服、做熟的食物,置办好器具,建造宴席招待宾客,建造旅馆来安置客人。高明的游玩休息之道,完全集中在这个县,(这是)由薛存义开始(的)。

过去裨谌乘车到郊外就会有收获,宓子贱只坐着弹琴就能治理好国家。思虑混乱,思想停滞,就没有心思来考虑政事。那么游览观赏,果真是处理政事的凭借吗?薛存义的想法,果真就是这样的吗?游玩出现弊端,那是因为用游玩代替了政事,用懈怠的态度去处理政事。假使后来的县令都能够有薛存义的思想,那么就是零陵县百姓的福气了,大概可以继续下去吧?我喜欢薛存义这样的开始,因而希望后来的县令能够长久地坚持他这种治理方法,于是写了这篇记述他事迹的文章打算刻在石头上。薛存义行礼说:这就是我的想法啊。于是刻在了石头上。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2017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秦废封建

秦初并天下,丞相绾等言:燕、齐、荆地远,不置王无以镇之,请立诸子 始皇下其议,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斯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相诛伐,天子不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苏子曰:圣人不能为时,亦不失时。时非圣人之所能为也,能不失时而已。三代兴,诸侯无罪不可夺削,因而君之虽欲罢侯置守,可得乎?此所谓不能为时者也。周衰,诸侯相并,齐、晋、秦、楚皆千馀里,其势足以建侯树屏。至于七国皆称王,行天子之事,然终不封诸侯。久矣,世之畏诸侯之祸也,非独李斯、始皇知之。

始皇既并天下,分郡邑,置守宰,理固当然,如冬裘夏葛,时之所宜,非人之私智独见也,所谓不失时者,学士大夫多非之。汉高帝欲立六国后,张子房以为不可,李斯之论与子房无异。高帝闻子房之言,知诸侯不可复,明矣。然卒王韩信、彭越、英布、卢绾,岂独高帝所为,子房亦焉。故柳宗元曰: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

昔之论封建者甚众,宗元之论出,诸子之论废矣,虽圣人复起,不能也。故吾取其说而附益之,曰:凡有血气必争,争必利,利莫大于封建。封建者,争之端而乱之始也。自书契【1】以来,臣弑其君,子弑其父,父子兄弟相贼杀,有不出于袭封而争位乎?自三代圣人以礼乐教化天下,至刑措不用,然终不能已篡弑之祸。至汉以来,君臣父子相贼虐,皆诸侯王子孙,其馀卿大夫不世袭者,盖未尝有也。近世无复封建,则此祸几绝。仁人君子,忍复开之欤?故吾以为李斯、始皇之言,柳宗元之论,当为万世法也

(取材于宋·苏轼《东坡志林》)

注释:【1】书契:指有文字记载。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后疏远 属:亲属

B.诸侯相诛伐 更:交替

C.子房亦 与:参与

D.不能 易:交换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有侯王 争必

B.三代 知诸侯不可复

C学士大夫多非之 诸子之论废矣

D.袭封而争位 君臣父子相贼虐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请立诸子

请立各位皇子为诸侯王

B.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

诸皇子和功臣们皆封侯并用国家的赋税重赏他们

C.君之虽欲罢侯置守,可得乎

君主即使想要废除封侯的制度设置郡守,能行得通吗

D.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

分封诸侯的制度不是圣人的本意,而是时势使然

4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时非圣人之能为也,能不失时而已。

自三代圣人以礼乐教化天下,至刑措不用,然终不能已篡弑之祸。

5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题秦废封建意指秦王朝建立后废除了三代以来分封诸侯的国家制度。

B.始皇不急于说出己见,而让群臣议论丞相的谏言,群臣多赞成丞相的意见。

C.廷尉李斯深谙时移世变,以史为鉴,力排众议,反对恢复分封诸侯的制度。

D.苏东坡学养深厚,纵论古今,鞭辟入里,指出了分封制和郡县制各有优劣。

6第三段末句故柳宗元曰: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这是作者借柳宗元的话做出的判断。请用自己的话具体说明作者做出这个判断的直接依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2017届宁夏固原一中高三上第二次适应性训练】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骆驼刺

陈忠实

在沉沉夜幕中,列车进入柴达木。已是满天星斗,我浑然没有察觉,就己经置身于地理课本上用沙点标示着的这片大戈壁了。热闹变成一种奢侈,万家灯火遥不可及。

早晨起来,睁开眼睛就感受到裹入柴达木巨大的无边无沿的苍茫与苍凉之中了。上边是蓝天和白云,天的蓝让人萌生一种喜欢,飘荡的白云令人无限遐思;下边是一望无际的沙砾,没有遮掩也没有骚扰,没有一缕响声和一丝动静。天地间便平静到如同死亡了一般,唯有寂静。

无论把眼光投向哪里,火车刚刚驶过的来处和正在奔去的前方,车轮下路轨所枕伏的一绺直到目力所及的远处,灰青色的灰白色的沙砾无穷无尽。沙漠的颜色变化着,一会儿是望不透的青灰色,一会儿又转换成灰白色的了,无论怎么变幻,依然是构成主旋律的单调。在这无边无沿无法望尽的灰白色的沙的世界里,看不见一只飞翔的鸟儿,甚至连一只小虫都不存在。在感受宽阔、浩瀚、博大、雄奇的深层,柴达木投射给人心理的苍茫和苍凉同样是切实的、刻骨铭心的。偌大的火车在柴达木的腹地上奔驰,恰如一只节状的油蜈蚣在缓缓地蠕动,总是让人产生没有指望走出去的疑虑。

生命在这荒漠里呈现出异常简单的景象。沙漠的颜色所营造的单调令人生畏,整个世界简单到只剩下一种两种绿色植物:骆驼刺和芨芨草。一株一株的骆驼刺,形似球状,零零散散撒落在沙砾上,没有簇聚,单株单个,据地自生。看不到印象中的森林和草地上那种或互相拥挤互相缠绕的复杂,或勾肩搭背倚杆爬高的姿势,或交头接耳唾沫相溅的喧哗。干旱和寒冷的严酷,使一切绿色生命望而却步,只有骆驼刺以最简单的形式生存下来,形成柴达木的唯一点缀。

骆驼刺,短而又细的枝,针状的叶,无媚无娇,仅仅只是一个绿色的生命体。骆驼刺,开一种细小到几乎看不出的花,和孕育它的沙地一样的颜色,也应是花中最不起眼的色彩了。然而它的功能却与任何花毫不逊色,授粉,结籽,在沉静的等待中迎接雨水,便发芽了。

远处是昆仑山,寸绿不见,如铁打钢铸似的摆成一道屏障。白如棉絮的云团,在或高耸或低缓的峰巅和峰谷间缠绵。

一条泥浆似的河出现了。名曰饮马河,再恰切不过的好名字,却使人感到徒具虚名。赭红色的水,几乎看不见流动,细小到无法与河的概念联系起来,充其量只算得小河沟罢了。然而毕竟有水,便是理直气壮的河了。有水,不管赭红色也罢,浑如泥浆也罢,就能孕育繁衍出绿色的生命,各色水草,就围绕着水的走向蓬勃起来,蜿蜒出荒漠戈壁上一道惹人眼热的绿色。自然,拥挤和缠绕、簇聚和绣集、勾肩搭背和攀爬倚仗便如任何草地一样发生了,不可避免地形成了。然而,在苍茫而又苍凉的柴达木,饮马河毕竟流出来这一缕生动和一缕活泼,一缕让人遏止不住想要拥抱的俗世绿色。

毕竟使人难忘的还是骆驼刺。在柴达木,在毫不留情地虐杀一切绿色生命的干旱、暴风和严寒里,只有骆驼刺存活下来了。骆驼刺接受了严酷,承受了严酷,适应了严酷,保持而且繁衍着庞大的家庭,便可骄傲于所有的严酷,成为点缀和相伴柴达木的唯一秀色。

(选自《陈忠实文集》)

1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骆驼刺的?请简要概括。

2请简析文章第段在内容表达方面的作用。

3请探究文章最后一段中画线句的意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是我国对典籍的传统注释形式之一。

B.《左传》主要记载了从西周到战国末期的史实,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

C.《左传》相传为春秋末期鲁国史官左丘明为注解鲁国编年史《春秋》所作。原名《左氏春秋》,西汉后期改称《春秋左氏传》。

D.《烛之武退秦师》是《左传》中的名篇。记叙了郑国大夫烛之武临危受命,以雄辩的口才说服秦穆公放弃攻郑,并且与郑国订立盟约的史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一个棱柱至少有_________个面,面数最少的一个棱锥有_________个顶点顶点最少的一个棱台有_________条侧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形状都相同、大小均相等,那么这个几何体不可能是

A.球 B.三棱锥

C.正方体 D.圆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几种关于投影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平行投影的投影线是互相平行的 B.中心投影的投影线是互相垂直的

C.线段上的点在中心投影下仍然在线段上 D.平行的直线在中心投影中可能不平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文章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荆轲提出以樊将军之首与督亢地图为信物骗取秦王信任,具有超人的胆识和气魄。而太子却“不忍”,由此可知太子是一个胆小怕事的人。

B太子丹求“天下之利匕首”并“以药淬之”,“令秦武阳为副”在文中用的笔墨很少,是因为这些不是主要情节,这样安排突出文章详略得当,剪裁合理的特征。

C“易水送别”在众多人物中重点写荆轲,并且重点写慷慨悲歌,同时通过写“士皆垂泪涕泣”“发尽上指冠”渲染凄凉悲怆的氛围和同仇敌忾的气势。

D本文为了衬托荆轲的英雄形象,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写秦武阳“色变振恐”,衬托荆轲镇定自若;写秦王“恐急”“群臣惊愕”,衬托荆轲英雄虎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