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7.如图为某城镇地图,该城镇规划现拟建钢铁厂、造纸厂、自来水厂、啤酒厂和服装厂,但由于条件所限,所以每个厂只能在图中A、B、C、D、E、F各地点中选择.请你帮助该城镇完成以上厂区的布局并说明理由.
(1)钢铁厂应布局于D,理由靠近煤矿,位于最小风频的上风向,位于铁路旁,交通便利.
(2)造纸厂应布局于B,理由位于最小风频的上风向,位于河流的下游,避免污染城市.
(3)自来水厂应布局于E,理由位于河流的上游,水质较好.
(4)啤酒厂应布局于F,理由靠近城市,靠近铁路,交通便利.
(5)服装厂应布局于A,理由无污染,位于城区,便于工人上下班.

分析 工业区的布局要求:便利的交通;合理安排工业用地的位置,以减少对居住区的污染;基本无污染的工业可布局在市区内,有污染的工业应远离城市,有大气污染的企业应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带,有水体污染的企业应布局在河流的下游区;在工业区与生活居住区间设置防护带;留有发展余地等.

解答 解:(1)读图可知,钢铁厂应布局于D处,理由是靠近煤矿,位于最小风频的上风向,位于铁路旁,交通便利.
(2)读图可知,造纸厂应布局于B处,理由是位于最小风频的上风向,位于河流的下游,避免污染城市.
(3)读图可知,自来水厂应布局于E处,理由是位于河流的上游,水质较好.
(4)读图可知,啤酒厂应布局于F处,理由是靠近城市,靠近铁路,交通便利.
(5)读图可知,服装厂应布局于A处,理由是无污染,位于城区,便于工人上下班.
故答案为:(1)D;靠近煤矿,位于最小风频的上风向,位于铁路旁,交通便利.
(2)B;位于最小风频的上风向,位于河流的下游,避免污染城市.
(3)E;位于河流的上游,水质较好.
(4)F;靠近城市,靠近铁路,交通便利.
(5)A;无污染,位于城区,便于工人上下班.

点评 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工业区的布局,获取图中信息即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喀斯特景观(  )
A.我国只分布在黔、滇、桂B.景观具有美学、科学价值
C.欣赏要把握适当的季节D.具有永续性和可创造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物质属于自然资源的是(  )
A.磷矿石、石灰岩B.锰矿、钢材C.雷电、耕地D.玉米、草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甲省煤炭资源丰富,将煤炭资源转化成电能输出对该省区域发展的意义有(  )
①缓解交通压力        ②改善了大气环境质量
③延长了产业链        ④加强了区域间的联系.
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读“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该图反映的是距离市中心远近这一因素对城市地租高低、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如果仅考虑图示因素,城市地域结构应符合同心圆模式.
(2)三条付租能力变化曲线的共同特点是付租能力随着与市中心距离增大而递减.
(3)在竞争环境下,城市的每一块土地用于哪种经济活动,取决于各种活动的C
A.规模的大小             B.重要的程度
C.付出租金的高低         D.由政府的决策
(4)图中A区域最适合的城市功能用地应为商业区,因为这里接近最大的消费人群,故租金最高.
(5)图中B区域最适合的城市功能用地应为住宅区,这里既有利于上下班,又方便购物.
(6)图中C区域最适合的城市功能用地应为工业区.随着城市的发展,该类型用地不断趋向城市外缘的原因主要是为了降低成本、保护城市生态环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2.洪涝、地震等自然灾害发生一定与人类活动无关联性.错(判断对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2011年日本的人口密度达到335人/平方千米,远超过该国的环境承载力,但其居民生活水平高,原因是该国(  )
A.居民消费水平低B.科技发达,资源利用率高
C.矿产资源丰富D.位于季风气候区,人口容量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以下人口的空间移动现象,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
A.某老人去外地旅游B.某学者出国讲学
C.某家庭乔迁新居D.南方某学子去北方求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关于雪灾成因以及同期相关地理事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南下冷空气势力偏强
②二峡水库的修建
③全球变暖大背景下极端灾害发生的频率增加
④我国南方地区气温的距平值为正值(注:距平值为实际值与多年平均值的差)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