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A点在B点的(    )

A.西北方 B.东北方 C.东南方 D.西南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图中A、B、C、D点为北半球中纬度海平面上的点。

(1)在A、B、C、D点上精确测定水的沸点时,则A、B点为99.95℃,在C、D点 为99.80'E,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用箭头表示O点处的风向,海平面上的摩擦因素可略去不计。

②试写出①题的解答理由:                          

                                   

③如果考虑摩擦力O点将吹什么方向的风       

(2)假设A、B、C、D四点沸点全部为99.80°,O点的沸点为99.95。则A点垂直方向上盛行      气流。天气以      为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07年上海卷单科地理高考(解析) 题型:综合题

读中国粮食生产有关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湖广熟,天下足”描绘了我国千百年来“南粮北运”的历史。但是,伴随着北方粮食生产供给能力的增强和南方市场经济改革的推进,粮食生产与流通格局已悄然改变。北方松辽河产区和南方长江产区的粮食生产指标的变化,正是我国粮食生产区城格局变化的一个缩影。 

20世纪70~90年代北方与南方产区粮食增产贡献率及人均点有量的变化

粮食生产指标

 

粮食产区

对全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

人均粮食点有量(千克)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北方产区总计

  其中:松辽河产区

53.9

11.5

67.3

19.7

85.1

31.9

328.4

366.5

400.7

495.2

421.5

569.5

南方产区总计 

 其中:长江产区

46.1

29.7

32.7

24.3

14.9

11.3

334.9

352.6

355.1

396.3

328.0

379.9

 

1.右图中松辽河产区包括的省级行政单位

的简称是             

 ,所跨越的干湿地区自东向西依次

               。该

区的重要粮食产地,自东向西依次为三江

平原、          平原和          

平原。

2.图中长江产区的     湖平原和     

湖平原历来是南方粮食高产区,在我国粮

食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

3.与松辽河产区相比,长江产区粮食生产的

优势条件是     。(单项选择)

①粮食商品率高 ②耕地面积广大 ③水热资源丰富 ④复种指数较高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我国北方粮食作物以     为主;我国播种面积和产量均居首位的粮食作物集中分

布在          一线以南的东部平原、丘陵地区。

5.表中数据显示,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长江产区对全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与松辽河

产区相比,其变化特点是          ;同期,与南方产区相比,我国北方产

区人均粮食点有量变化特点是          。随着粮食生产格局的改变,我国

粮食流通格局也开始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可以概括为          

6.长江产区对全国粮食增产贡献率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多项选择)

A.非农业用地比重上升                B.粮食大量出口

C.粮食单产下降                  D.调整种植业结构

7.北方产区粮食产量的增长,与播种面积扩大等多种因素有关。但这些因素也可能造成负

面影响。阅读下面的结构框图,将代表相关内容的字母填入图中的空格内。(每个字母限

用一次,每框限填一个字母)

A.毁草种粮 B.导致水土污染   C.扩大灌溉面积     D.提高机械化程度 E.减少生物多样性,加剧荒漠化F.增加播种面积 G.培育优良品种    

8.上述我国粮食生产和流格局新变化的案例,对你学习地理的启示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世界上许多国家长期存在粮食危机,至2009年全球饥荒人口已超过10亿。读下图回答:

(1)目前面临粮食危机的国家主要集中在      洲和    洲,该两大洲缺粮的主要原因是                                                           

(2)按农业地域类型划分,图中A处以       主为。A处发展粮食生产的最主要限制性因素是        ,其原因是                                              

(3)图中B处沿岸地区气候类型属于      ,这些地区发展种植业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该地区属于地方性粮食不安全区域的原因是                                               

(4)近20年来,人为灾害引发粮食危机紧急情况次数的变化是呈     趋势。

(5)我国属于地方性粮食不安全国家,粮食安全不容乐观,为保障粮食安全,你认为应采取的措施是(至少答三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下图三是是黄河中下游位于“第二亚欧大陆桥” 的某城市平面图,该城市人口在40万以上;下图四为“经济发展与环境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三

图四

 

(1)图三中计划在E、F、H三地中选择一处建高科技工业区,选择     合适,理由是                                  

                                                                                                                                  

(2)图三中①一⑨工业基地中有一处布局明显不合理,其数码代号是     ,理由是   

                                       。                                                                                                                                 

(3)中国加人WTO后,图三该城市抓住发展机遇,大力调整产业结构。该市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原有工业部门中应加快发展               工业。

(4)图四中所示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污染程度都较低的时段是     。A-C时段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是                                ,C-B时段二者的关系是                             。经济不断增长,环境污染程度较低的理想年代,应是图中所示的     时段。

(5)图四中A-C阶段的主要产业可能有     (选择填空)。

  A.核工业   B.耕作农业    C.钢铁工业    D.电子工业

(6) 图四中一些发达国家的环境污染水平处于C点以后,其原因是     (选择填空)。

①增加环保投人    ②工业技术进步  ③产业结构调整

④工业发展迅速减慢  ⑤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A.①②⑤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⑤

(7) 图四中在工业发展中我国吸取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应注意的是_(选择填空)。

A.要减慢工业发展步伐,降低国民经济发展速度

B.先大力发展经济,有一定资金积累后,再加大环保投人,治理污染

C.发展清洁生产技术,减小环境污染程度

  D.我国目前环境质量较好,无须采取治理环境的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