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下列关于无霜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同一海拔,纬度越高无霜期越长
B、同一纬度,海拔越低无霜期越短
C、同一山地,阳坡无霜期短于阴坡
D、同一地段,开阔地无霜期长于低洼地
考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专题:
分析:无霜期,是形容节气的名词,是指一地春天最后一次霜至秋季最早一次霜之间的天数.无霜期与当地气温密切相关.而气温深受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光照时间,地势起伏的影响.
解答: 解:根据气温的影响因素来看,光热条件好,无霜期长;同一海拔高度,纬度越高光热条件越差,故A错;同一纬度,海拔越低光热条件越好,无霜期越长,故B错;同一山地,阳坡光热条件优于阴坡,阳坡无霜期长于阴坡,故C错;同一地段,开阔地光热条件好,开阔地无霜期长于低洼地,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主要考察气温的影响因素,只要理解无霜期的概念,此题就容易解决.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非洲略图及相关气候资料图

材料二  2010年10月13日,中国专家组在塞内加尔(N地所在国)水稻种植获得重大技术突破,杂交水稻新品种喜获成功.塞内加尔希望与中国展开合作,以缓解其粮食供应紧张问题.
(1)说出南回归线附近地区大陆东岸与西岸年均温的差异,并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2)判断M地的气候类型并简要分析其成因.
(3)结合材料,简述我国在塞内加尔推广高产水稻种植的优势气候条件和将面临的限制性人为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如图1是西亚及其周边地区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填空:图1中的①是
 
海.③是
 
运河.图2中反映伊兹密尔气候特征的是
 
图.
(2)简述伊兹密尔的气候特点及该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3)图1中铁路②是第二亚欧大陆桥的组成部分.写出第二亚欧大陆桥在我国境内的铁路线和东端港口名称,简述该铁路对世界交通运输的意义.
(4)回答:通过图1中③处的交通运输方式与铁路运输方式相比有何特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如图所示区域,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对该区域进行了野外考察,考察小组得出的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①-②河段的流向是自西向东
B、③处河段水能车富,适宜建坝发电
C、④处地貌由流水沉积作用形成
D、⑤与⑥两处植被类型的变化原因是海陆位置差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黄淮海平原地区适宜发展(  )
A、以水稻为主的水田农业
B、以甜菜、棉花为主的绿洲农业
C、以小麦、棉花为主的旱作农业
D、以瓜果、甘蔗为主的灌溉农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南、北美洲陆地相连,但区域差异显著.
资料1:见表
地区 总人口占世界(%) 占世界(%) 水资源总量
 
水资源年开采量
 
水资源年人均开采量
 
水资源利用结构(%)
生活 工业 农业
北美洲 7.9 27.3 6443.7 608.44 1451 9 42 49
南美洲 5.6 9.3 9526.0 106.21 332 18 23 59
资料2:见图.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1)-(4)题.
(1)图中的科隆群岛上栖息着南极企鹅,其原因是手
 
的影响.
(2)有关亚马孙河的描述,可信的是
 
(填正确项字母).
A.河上有时漂浮着直径二、三米的大圆叶
B.含沙量很大
C.发源于西部高大山系,流经平原地区
D.流量季节变化大
E.其流域夏季降水少
F.其河口海域变成了“淡水海”
(3)水资源总量北美洲比南美洲
 
;水资源开采率北美洲比南美洲
 

(4)分析南、北美洲水资源开发利用结构特点并比较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我国甲、乙两地均位于29°N附近.读“1971~2000年甲、乙两地各月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可知(  )
A、甲地年平均气温较乙地低
B、乙地降水较甲地丰沛
C、乙地是高原山地气候
D、甲地属温带季风气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04年8月12日20时,台风“云娜”在B地(属浙江省)登陆.13日,该台风减弱并向江西省移去(图12).我国气象部门利用气象卫星、多普勒雷达站与自动气象站网组成气象综合探测系统,跟踪“云娜”自生成至消亡的全过程,并做出了及时、准确的预报.政府部门根据台风预报,对受“云娜”影响的危险地区,实施人员撤离等应急措施.“云娜”是此前半个世纪在浙江登陆的最强台风,造成的人员伤亡远少于以往各次强台风所造成的人员伤亡.
(1)说明该台风造成人员伤亡较少的主要原因.
(2)2004年8月12日下午,A、B两地的风向分别为
 
 
.说明该台风对涉及区域造成的重要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2005年4月2日,我国“大洋一号”科学考察船从青岛启航,计划依次穿越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进行综合科学考察,再返回青岛.它将先后途经(  )
A、巴拿马运河-好望角-马六甲海峡
B、马六甲海峡-好望角-巴拿马运河
C、马六甲海峡-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
D、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马六甲海峡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