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图是我国某省区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A地地表土层为陆相沉积物,其历史成因中的外力作用形式与该物资输送的方向分别为
A.风力作用、向东南方向输送 |
B.流水作用、向东南方向输送 |
C.冰川作用、向低纬地区输送 |
D.海浪作用、向沿海地区输送 |
A.西气东输工程 | B.西电东送工程 |
C.南水北调工程 | D.水土保持工程 |
A.①② | B.①③ | C.①④ | D.③④ |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3届江苏省扬州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测试地理试卷(带解析) 题型: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12分)
材料一:2012年10月16日,我国“西气东输”三线工程正式开工。图16中阴影部分表示三线工程所经过的省区。
材料二:图17为“我国部分省区某外力侵蚀作用影响范围统计图”。
(1)图1中甲、乙所在地形区的名称分别是 、 ,试分析产生甲、乙两地气候特征差异的原因 。(4分)
(2)图2示意的外力作用是 作用,三线工程经过的省区中受此外力作用影响最大的是 ,该外力作用强盛的季节是 季。(3分)
(3)图1中甲地蕴含丰富的天然气和 等非可再生能源,此类能源主要分布于三大类岩石中的________岩中。甲地最丰富的可再生能源是 ,其丰富的原因是 。(5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2-2013学年江苏省扬州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测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12分)
材料一:2012年10月16日,我国“西气东输”三线工程正式开工。图16中阴影部分表示三线工程所经过的省区。
材料二:图17为“我国部分省区某外力侵蚀作用影响范围统计图”。
(1)图1中甲、乙所在地形区的名称分别是 、 ,试分析产生甲、乙两地气候特征差异的原因 。(4分)
(2)图2示意的外力作用是 作用,三线工程经过的省区中受此外力作用影响最大的是 ,该外力作用强盛的季节是 季。(3分)
(3)图1中甲地蕴含丰富的天然气和 等非可再生能源,此类能源主要分布于三大类岩石中的________岩中。甲地最丰富的可再生能源是 ,其丰富的原因是 。(5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