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图(a)为某班一次地理野外实习的观测点分布图,①-④为观测点编号。图(b)为该班某小组在其中一个观测点所做的记录卡片。完成下题。

 

 

1.根据图(b)中记录的信息判断,卡片中“观测点编号”应为图(a)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2.图(b)中地质剖面示意图所示沉积岩层由新到老顺序是( )

A.Ⅰ、Ⅱ、Ⅲ B.Ⅱ、Ⅰ、Ⅲ

C.Ⅲ、Ⅰ、Ⅱ D.Ⅲ、Ⅱ、Ⅰ

 

1.A

2.C

【解析】

试题分析:

1.1】由图中的指向标可知:观测点在甲山西南应是图中①或②。图中观测点的高程是95米,据等高线判断,②海拔为100-200米,①的海拔为0-100米。选A正确。

2.向斜岩层的新老关系是中心较新、两翼较老,II地层在I地层外侧,Ⅱ比Ⅰ老。Ⅲ覆盖在Ⅰ、Ⅱ上,Ⅲ地层最新。选C正确。

考点:主要考查等高线地图判读和地质剖面图。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辽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高二下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水分盈亏量是降水量减去蒸发量的差值,反映气候的干湿状况。当水分盈亏量>0时,表示水分有盈余,气候湿润;当水分盈亏量<0时,表示水分有亏缺,气候干燥。下图为我国两地年内平均水分盈亏和温度曲线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某农作物喜温好湿,能够正常生长和安全结实的温度要求是≥20℃,最短生长期为4个月。评价该农作物在两地的生长条件,正确的是(  )

A.①地温度条件适宜,水分条件不足

B.②地温度条件适宜,水分条件不足

C.①地水分条件适宜,温度条件不足

D.②地水分条件适宜,温度条件不足

2.①②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是(  )

A.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和高山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D.高原和高山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辽宁沈阳东北育才学校高三上一模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图为大自然鬼斧神工塑造的四种地貌景观,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四种地貌景观与其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 )

A.a──海浪侵蚀    B.b──流水侵蚀 

C.c──风力侵蚀  D.d──冰川侵蚀

2.b景观中的瀑布为黄果树瀑布,造成该景观的地质作用最强烈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辽宁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总抚养比=(0-14岁人口数+65岁以上人口数)/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数;老年人口抚养比=65岁以上人口数/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数;少年儿童抚养比=0-14岁人口数/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数。下表为“2004~2008年东北地区及全国平均抚养比(单位:%)”。

 

1.关于东北地区人口抚养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总抚养比小于少年儿童抚养比与老年人口抚养比之和

B.0-14岁人口数量在不断增加

C.劳动年龄人口的抚养负担低于全国水平

D.从2004年三省均未进入老龄化社会

2.东北地区老年人口抚养比的变化趋势可能引发的问题是( )

①教育资源稀缺 ②劳动力就业困难

③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④经济发展缺乏活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3.为应对东北地区老年人口抚养比的变化可能带来的问题,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

①推迟退休 ②调整生育政策 ③输出国际劳工 ④提高消费水平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辽宁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小明对家里的一页日历(下图)产生了兴趣。以下是他根据图示信息作出的判断。

1.秋分现象发生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

A.136°15′W,0° B.175°45'E,23°26′N

C.43°45′E,0° D.34°15′E,0°

2.此时节,小明搜集整理的下列信息正确的是( )

A.东北地区农作物收割结束

B.我国锋面雨带开始南移

C.塔里木河汛期结束

D.全球各地6点日出,18点日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辽宁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10月模块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某区域岩层新老关系示意图,回答下题。

 

 

1.与上图甲处地形成因相同的是( )

 

 

2.该区域( )

A.河流干流自南向北流 B.河谷仅受流水侵蚀而形成

C.河流支流众多,流域面积广 D.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辽宁实验中学分校高三10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24分)2012年7月国家地理杂志社进行了一次为期25天的“穿越内蒙古高原”考察活动,行程12500km。第一站是科尔沁地区,科尔沁沙地上流淌的西拉木伦河距今8000年前就开始了对人类的哺育,留下近4000处古遗址有规律地分布在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西拉木伦河的重要支流)两岸,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现代西拉木伦河的水文特征。(8分)

(2)分析西拉木伦河流域古人类遗址的空间分布特点及成因。(8分)

(3)据历史记载,科尔沁都是疏林草原之地;现在科尔沁,疏林之下却只有干涸的沙地,主要原因有哪些?实行草场承包、定居围栏放牧是当前内蒙古沙地治理的普遍措施,但这种方式和游牧相比,却出现了游牧很难出现的草场严重退化,为什么?(8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辽宁大连四十八中高三一模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读世界某区域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 图中最大气压差可能为________。请分析这种巨大差异的形成原因.(2分)

(2) 图中O地的风向为 。(1分)

(3) 此日,O和P两地风力较大的是 ,并说明判断理由。(3分)

(4) 此日,P和Q两地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________,请分析主要原因?(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辽宁大连三中高二下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我国某地形区面积为10.89×104 km2,1月份均温为-16.4℃,7月均温为21.9℃。下表示意该地形区1954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构成情况,读表完成下列问题。

 

年份

耕地

林地

草地

城乡工矿用地

沼泽地和滩地

其他

1954

15.91%

38.18%

9.13%

0.43%

32.74%

3.61%

2005

51.17%

31.63%

3.86%

1.94%

8.81%

2.59%

 

1.该地形区是(  )

A.太湖平原 B.山东丘陵

C.三江平原 D.黄土高原

2.1954年,该地形区沼泽广布的自然原因主要有(  )

①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②气温低,蒸发量少

③冻土广布 ④开发历史较短,人烟稀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关于该地形区耕地面积变化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城市化水平较低

B.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

C.国家对粮食的大量需求

D.自然条件优越适合发展种植业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