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在上图中所示甲、乙、丙、丁四地,年降水量由多到少的正确排序是
A. 甲、乙、丙、丁 B. 乙、甲、丙、丁
C. 丙、丁、乙、甲 D. 丁、丙、乙、甲
【2】在甲、乙、丙、丁四地中,最适宜大面积栽种板栗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某河漫滩东西方向剖面示意图,该剖面位于自南向北流的平直河段上。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该河流最有可能位于
A. 中国 B. 新西兰 C. 阿根廷 D. 南非
【2】结合材料分析,下列河漫滩发育较好的河流是
A. 热带雨林气候山区的河流 B. 热带季风气候山区的河流
C. 亚热带季风气候平原地区的河流 D. 温带海洋性气候平原地区的河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类型区划分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读图,描述我国可持续发展区域的空间分布规律。
(2)M地区在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环境问题主要有。
(3)N地区可持续发展中所面临的严峻生态问题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中国是全球第三大糖料主产国、第二大食糖消费国。糖料作物是继棉花、油料之后涉及国计民生的大宗经济作物,在农业生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商品化程度远高于粮食。1990年代我国开始对糖料生产区域布局实施政策性西迁。近年来,从糖料作物布局来看,我国糖料生产出现了新的格局。甘蔗生产已由传统种蔗大省闽、粤向西南桂、滇转移,甜菜生产则由包括黑、吉在内的东北和华北产区转向以新疆为代表的西北产区。下图为我国1978年—2013年糖料作物生产基本情况图。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面小题。
【1】下列表述与1978年以来我国糖料作物生产情况不相符的是
A. 1978年—1982年糖料增产总体上得益于甜菜和甘蔗种植面积扩大
B. 我国甘蔗播种面积与糖料作物总播种面积始终呈正相关
C. 从作物构成来看,甘蔗产量的波动上升是糖料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D. 1983—1987年糖料增产主要取决于甘蔗面积扩大
【2】造成1994年—1998年我国甜菜产量变化的主导因素为
A. 市场需求 B. 播种面积 C. 科学技术 D. 气候
【3】除了1990年代国家对糖料生产区域布局实施政策性西迁诱因之外,造成我国糖料作物生产重心“西移”的主要原因为
A. 自然因素对糖料生产影响日渐强于社会经济因素
B. 西部产区人口增长迅速,对食糖的市场需求量大增
C. 糖料作物单位面积产量、产值不断降低,经济效益较低
D. 东部产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调整了农业生产结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关于上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地是中国日出最早的地方
B. 夏至日漠河有极昼现象
C. 大兴安岭是湿润、半湿润区分界
D. 松花江干流有凌汛现象
【2】对东北平原描述正确的是
A. 地势中间高,南北低
B. 冬冷夏热,伏旱严重
C. 农业实行小农场经营,精耕细作
D. 是中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黔东南的侗乡(贵州省),有一种保留上千年历史的“稻鱼鸭系统”农业生产类型。当地根据自然条件,形成了在水稻田中“种植一季稻、放养一批鱼、饲养一群鸭”的农业生产方式。下图示意这种生产模式及其农事安排。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该类农业生产类型能出现并保留千年,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气候湿润
B.地形起伏大
C.土壤肥沃
D.人均耕地少
(2)该农业生产方式的显著优势是( )
A.一年三熟产量大
B.稻鱼鸭的品质优良
C.农田消除了病虫害
D.可自由调整农事安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区域大部分位于( )
A.北半球中纬度
B.北半球低纬度
C.南半球中纬度
D.南半球低纬度
(2)a、b两点纬度相同,自转线速度不同,原因是( )
A.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B.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C.a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D.b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地球昼和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晨昏线与经线不可能重合
B.如果没有地球自转就不会有昼和夜的产生
C.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是一种自然现象,有利于人类的休养生息
D.地球上任何地点一天中昼和夜的时间之和都是12小时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