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  (      )
A.人口数量增多B.生态环境改善
C.社会经济发展D.用地规模扩大
C

本题考查城市化的主要动力。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是工业化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工业化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属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读“华北地区某城市地租等值线分布示意图”(单位:元/平方米),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地租最高的序号是(  )
A.①B.②C.③D.④
小题2:该处地租最高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稠密、文化声誉高B.位于市中心、交通便捷
C.该处属于中心商务区D.该处多为高级住宅区
小题3:图中②处的地租为每平方米(  )
A.大于300元B.200~300元C.小于100元D.100~200元
小题4:左图中的丙处最有可能与右图中的何处对应(    )
A.①B.②C.③D.④
小题5:②处最有可能位于(    )
A.高级住宅区B.工业区C.中心商务区D.辐射道路与外环道路交会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读某城市略图和该城市各地区2008年人口变动示意图(人口迁移差额率为人口迁入与迁出的差额与总人数的比重),回答下列问题:(11分)

(1)在A—I的各地区中,人口总数基本不变的是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2分)
(2)A是该城的中心商务区,右图中能反映A区人口日变化特点的是__      。(2分)
(3)结合图示分别说明城区(市区和老城区)、郊区人口数量的变化趋势:__     __
__________,并判断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_过程,其主要原因_____。(6分)
(4)造成卫星城F的地租水平普遍比D城高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图2是世界各国城市人口比重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关系图。回答3-4题。

小题1:由图2可作出的正确判断是
A.中国城市化进程可以用曲线MN段表示
B.a线表示发达国家目前的城市化平均水平
C.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高的国家,通常城市化速度也快
D.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高的国家,一般城市化水平也高
小题2:现阶段中国城市化进程表现为
A.城市人口老龄化加快B.东、西部城市化速度同步
C.大城市周围卫星城发展较快D.大城市人口开始向乡村回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为进一步提升京津冀及环渤海地区国际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日前国务院对《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 -2020年)》作出批复在未来15年时间里,作为环渤海地区经济中心的天津市,要以滨海新区的发展为重点,逐步建设成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据此回答41-43。
小题1:天津建设物流中心相对北京的区位优势是( )
A.铁路枢纽B.航空港、C.海港D.高速公路
小题2:规划表明到2020年,滨海新区常住人口规模为300万人,城镇人口规模为290万人,城镇建设用地规模510平方公里,图中滨海新区的作用是
A.缓解天津市用地紧张B.区域发展新的经济增长极
C.分散天津市区人口D.充分发挥海河的水运功能
小题3:将天津市逐步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科教发达、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而此前北京市被定位为“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并没有提及所谓的“经济中心”,说明了(  )
A.天津的发展与京津冀发展相协调B.没有考虑历史对城市发展的作用
C.天津取代北京成为经济中心D.天津的服务范围超过了北京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聚落是人们居住、生活、休息和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场所,也是进行生产活动的场所。下图是居住场所、工作场所、休闲娱乐场所变化情况示意图。据此完成8——9题。

小题1: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下列关于休闲场所变化的叙述:①逐渐与居住场所分离②数量由少到多③规模逐渐变大④呈集中发展的趋势⑤种类日趋附于多样化,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小题2:演化到第三阶段时,该地区就业人口结构应该为图中的:
A.①B.②C.③D.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读下列图表,回答问题:(10分)


(1)比较当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异同。
相同点:                                                              
不同点: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2)分析经济增长与城市化的一般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史记·五帝本纪》中写到:“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
《易·经辞下》记载:“曰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据以上材料回答:
1.史料中的“聚”“邑”“都”“市”均属
A.乡村  B.城市  C.集市  D.聚落
2.城市和乡村发展起源上的联系是
A.乡村以农业活动为主,城市以制造业、服务业为主,相互提供产品
B.乡村以农业人口为主,城市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相互提供劳动力
C.乡村的规模没有城市的规模大,城市规模的扩大可与乡村连接起来
D.乡村只是城市的母体,城市一般由乡村发展而来
3.人类能在经历了百万年的游荡生活后定居下来,形成“聚”“邑”“都”“市”,最根本的原因是
A.人类社会的两次大分工  B.为了繁衍后代
C.为了逃避自然灾害  D.为了防御外族的侵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下图是我国城市化发展阶段示意图,回答36—37题。  
36小题1: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正处于(  )
A.大城市化B.郊区城市化C.逆城市化D.再城市化
小题2:阶段II中,城市中心人口密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有(  )
A.交通通达性差B.地价昂贵C.污染严重D.远离商业中心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