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崛起改变了世界经济发展格局,同时中国经济地域结构也发生了深刻变化。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5)题。(19分)
材料一:见图18
材料二:见图19
材料三:见下表2
表2 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基本情况(2004年)
城市群 | 土地面积(万Km2) | 人口(万) | 非农业人口比重(%) | 生产总值(GDP,亿元) | 人均GDP(元) | 经济密度 (亿元/Km2) | 产业结构比 | 进出口总额/GDP |
长江三角洲 | 10.02 | 7571 | 44 | 28775 | 35040 | 2871 | 4.6:55.9:39.5 | 1.13 |
珠江三角洲 | 2.2 | 2624 | 50 | 13572 | 42499 | 6155 | 4.4:53.3:42.3 | 2.04 |
材料四:见图20
(1)1980年至2003年期间,我国进出口总额和外资直接投资累计量占世界比重均呈现出明显_____趋势;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指数增长要明显______人口指数增长,表明我国____________发展和控制____________增长的成效显著。(4分)
(2)简述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自然环境特征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是。(4分)
(3)200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为136876亿元。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两个地区面积和GDP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 ______、______。(2分)
(4)简述上海市和广州市地理位置的优越性。(4分)
(5)比较2004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5分)
(1) 上升(增加); 高于(快于),经济 人口 。(共4分。每空1分)
(2)都为三角洲平原,地势低平,河网密集,土壤肥沃 ; 珠江三角洲地区热量与降水比长江三角洲地区丰富 。(共4分。每空2分)
(3)21.02% 、9.91% 。(只要接近就可得分,共2分。每空1分)
(4)上海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带的中点,联系长江流域经济腹地(长江的入海口),临近日本、韩国; 广州地处我国南大门,毗邻港澳,临近东南亚。(共4分。每空2分)
(5)总体上看,2004年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密度大,发展水平较高,第三产业比重较大,对外贸易水平高于长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的人口总数大,GDP总量大,但人均GDP低于珠三角地区。(共5分。意思相近可酌情给分)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中国的崛起改变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格局,同时中国经济地域结构也发生了深刻变化。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
材料二 在20世纪80年代,90%以上的外商直接投资分布在沿海地区。在90年代,这个指标略有改善,但基本状况并没有明显变化。截止到2002年底,外商在华累计投资中,在86%的资金投在东部沿海地区,仅有14%的资金投向中西部。
简述1980~2003年,我国进出口总额和外资直接投资累计量占世界比重变化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根据材料,分析中西部地区吸引外资落后的主要原因。
2008年以来,长江三角洲和珠三角积极推进向中西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简述“双转移”对安徽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1-2012学年湖南省华容县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科地理试卷(带解析) 题型:综合题
中国的崛起改变了世界经济发展格局,同时中国经济地域结构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依据提供的资料完成下列各题。(12分)
材料一:随着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现行东中西三大地带划分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有学者提出中国宏观区域经济的“新三大地带”的划分方案,分为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中部及近西部地带、远西部地带。
材料二:中国“新三大地带”示意图14和2003年新三大地带基本情况表
2003年中国“新三大地带”的基本情况表
地带 | 面积 | 人口 | 地区生产总值 | 人均地区 生产总值(元/人) | |||
数值 (万km2) | 比重 (﹪) | 数值 (万) | 比重 (﹪) | 数值 (万km2) | 比重 (﹪) | ||
各省区合计 | 960 | 100.0 | 126050.0 | 100.0 | 135539.1 | 100.0 | 10753 |
东北及东部沿海 | 170.43 | 17.8 | 54113.4 | 42.9 | 86236.0 | 63.6 | 15936 |
中部及近西部 | 312.69 | 32.6 | 66915.9 | 53.1 | 44700.4 | 33.0 | 6680 |
远西部 | 478.26 | 49.8 | 5020.7 | 4.0 | 4602.7 | 3.4 | 9168 |
| 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 | 远西部地带 |
主要地形类型 | | |
主要气候类型 | | |
主要植被类型 | | |
主要土壤类型 | 红壤、黄壤、黑土等 | 荒漠土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3届湖南省华容县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科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中国的崛起改变了世界经济发展格局,同时中国经济地域结构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依据提供的资料完成下列各题。(12分)
材料一:随着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现行东中西三大地带划分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有学者提出中国宏观区域经济的“新三大地带”的划分方案,分为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中部及近西部地带、远西部地带。
材料二:中国“新三大地带”示意图14和2003年新三大地带基本情况表
2003年中国“新三大地带”的基本情况表
地带 |
面积 |
人口 |
地区生产总值 |
人均地区 生产总值(元/人) |
|||
数值 (万km2) |
比重 (﹪) |
数值 (万) |
比重 (﹪) |
数值 (万km2) |
比重 (﹪) |
||
各省区合计 |
960 |
100.0 |
126050.0 |
100.0 |
135539.1 |
100.0 |
10753 |
东北及东部沿海 |
170.43 |
17.8 |
54113.4 |
42.9 |
86236.0 |
63.6 |
15936 |
中部及近西部 |
312.69 |
32.6 |
66915.9 |
53.1 |
44700.4 |
33.0 |
6680 |
远西部 |
478.26 |
49.8 |
5020.7 |
4.0 |
4602.7 |
3.4 |
9168 |
(1)写出①②两省区的简称:①为__________,②为____________。(2分)
(2)分析材料二表格中数据,简述远西部地带的主要区域特点。(4分)
(3)列表比较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与远西部地带的自然地理特征。(6分)
|
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 |
远西部地带 |
主要地形类型 |
|
|
主要气候类型 |
|
|
主要植被类型 |
|
|
主要土壤类型 |
红壤、黄壤、黑土等 |
荒漠土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安徽省2010年名校高三一轮复习联考(三)地理试题 题型:非选择题
中国的崛起改变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格局,同时中国经济地域结构也发生了深刻变化。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4分)
材料一
材料二 在20世纪80年代,90%以上的外商直接投资分布在沿海地区。在90年代,这个指标略有改善,但基本状况并没有明显变化。截止到2002年底,外商在华累计投资中,在86%的资金投在东部沿海地区,仅有14%的资金投向中西部。
1.简述1980~2003年,我国进出口总额和外资直接投资累计量占世界比重变化的相同点和不同点。(6分)
2.根据材料,分析中西部地区吸引外资落后的主要原因。(12分)
3.2008年以来,长江三角洲和珠三角积极推进向中西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简述“双转移”对安徽的影响。(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中国的崛起改变了世界经济发展格局,同时中国经济地域结构也发生了深刻变化。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5)题。
材料一:见图18
材料二:见图19
材料三:见下表2
表2 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基本情况(2004年)
城市群 | 土地面积(万Km2) | 人口(万) | 非农业人口比重(%) | 生产总值(GDP,亿元) | 人均GDP(元) | 经济密度 (亿元/Km2) | 产业结构比 | 进出口总额/GDP |
长江三角洲 | 10.02 | 7571 | 44 | 28775 | 35040 | 2871 | 4.6:55.9:39.5 | 1.13 |
珠江三角洲 | 2.2 | 2624 | 50 | 13572 | 42499 | 6155 | 4.4:53.3:42.3 | 2.04 |
材料四:见图20
(1)1980年至2003年期间,我国进出口总额和外资直接投资累计量占世界比重均呈现出明显_____趋势;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指数增长要明显______人口指数增长,表明我国____________发展和控制____________增长的成效显著。
(2)简述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自然环境特征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是。
(3)200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为136876亿元。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两个地区面积和GDP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 ______、______。
(4)简述上海市和广州市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5)比较2004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