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玉中之王”和田玉是中元古代晚期古海洋中的白云岩(镁含量较高的碳酸岩)在高温高压特殊环境下重结晶形成的。下图是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甲→戊”表示岩浆和三大类岩石。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和田玉属于(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和田玉形成过程可以简单概括为( )
A. (b1+b2)→a B. (e1+e2)→d
C. e1 D. e2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示意图
(1)图中阴影部分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计算方法是____________。
(2)图中处于“过渡人口增长模式”阶段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目前按经济发展水平,________国家或地区大多属于该类人口增长模式。
(3)图中人口年龄结构呈“三低”模式,世代更替缓慢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阶段。
(4)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已接近“________”模式,即处于图中由________阶段向________(填字母)阶段转变的过程中。这种转变主要是我国大力开展_______工作而取得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图,完成问题。
(1)根据材料描述宁夏平原的成因。
(2)说明图中AB所在地区与CD所在地区等高线弯曲的特点及原因。
(3)分析图中从出山口往湖沼方向沉积物变化的一般特点及成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学生2014年暑期前往图6所示意区域旅游考察,读图回答下列各小题。
【1】图中河流自东向西依次是( )
A.怒江 澜沧江 金沙江
B.澜沧江 金沙江 怒江
C.黄河 金沙江 澜沧江
D.金沙江 澜沧江 怒江
【2】照片中的景观分布在P地河谷的原因,最可能是( )
A.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
B.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
C.背风坡产生焚风效应,气候干热
D.纬度较低,蒸发旺盛,气候干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国家统计局2016年4月28日发布的《2015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称,2015年农民工总量为27747万人,比上年度增加352万人。读表(单位:万人),完成下面小题。
【1】2011—2015年我国
A. 农民工总量增速在波动上升 B. 农民工总量的增速等于本地农民工
C. 本地农民工的增速快于外出农民工 D. 农民工总量的增速慢于外出农民工
【2】导致我国本地农民工和外出农民工增速不同的主要原因有
①本地就业环境改善 ②交通运输成本升高 ③农业机械化得到发展 ④外出生活成本提高
A. ①④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9月23日至次年3月21日,能形成物影,且正午物体的影子始终朝南的地区
A. 南回归线以南地区除去南极点 B. 赤道以北地区
C. 北回归线以北地区 D. 赤道至南极圈之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芜仙湖距离昆明约70千米,为云南第三大湖,最深处155米,是我国已知的第二深水湖泊。这里水质极佳,湖水清澈见底,沿湖山川秀丽,胜景很多。西面有被称为“玉笋擎天”的尖山;东部有优质的温泉;湖中有两个优美的小岛。远山近水,洲岛错落,令人心旷神怡,爽快清新。但近年景区内的酒店却出现入住率不高的情况。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请向昆明游客推荐芜仙湖适宜的旅游方式,并分析景区内酒店近年入住率不高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人口机械增长率是指某地某时段内迁入率与迁出率之差。读我国东部某省(市)2006—2014年人口增长率变动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省(市)2010年以前人口总量
A. 先增后减 B. 先减后增 C. 持续上升 D. 持续下降
【2】下列属于该省(市)在2006—2010年期间人口机械增长率变化主要诱因的是
A. 劳动密集型产业 B. 水陆交通便利
C. 知识密集型产业为主,收入高 D. 城镇房价增长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人口抚养比是指非劳动人口与劳动年龄(15~64岁)人口数之比。下图示意1980~2030年我国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的变化趋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015年前后我国老年抚养比变化明显,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 性别比例 B. 医疗水平
C. 教育程度 D. 年龄结构
【2】随着我国人口抚养比的变化,2025年后可能出现( )。
A. 人口迁移加剧 B. 劳动力渐不足
C. 人口分布不均 D. 社会负担减轻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