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下图是“M、N两地太阳辐射的年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M地最可能位于(  )

A.赤道 B.回归线 C.极圈 D.极点
【小题2】5~7月如果N地获得的太阳辐射较低,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  )
A.太阳高度角大 B.昼夜长短
C.天气状况 D.地面状况


【小题1】B
【小题2】C

解析试题解析:
【小题1】此题太阳辐射量的分布规律。但考虑纬度时,距太阳直射点越近,太阳高度角越大,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量越大,。热带一年又两次直射,太阳高度角大,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多,年变化小;而寒带有极昼极夜,年变化最大。从图中考虑,M点在3月、6月份达最大(春分秋分直射赤道),且变化最小,地在赤道;N点6月份达最大(夏至达最大),9月份到3月份达太阳辐射量为0,变化大,在北半球的极点。故为故选A。
【小题2】太阳辐射量不仅受纬度影响,还受天气状况、海拔、昼夜长短的影响。N点在北极点,5—7月份出现极昼,但是太阳辐射量小,关键在天气,云量大,大气对太阳的削弱作用强。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图是2006—2011年各年5月中下旬长江中游洞庭湖和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对比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该时期两湖水体面积变化的特点是(   )

A.两湖水体面积均持续减少
B.两湖水体面积变化基本同步
C.洞庭湖水体面积变化逐年减小
D.2009—2010年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最大
【小题2】该时期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鄱阳湖流域降水量的变化 B.鄱阳湖流域蒸发量的变化
C.鄱阳湖出水量的变化D.长江干流入湖水量的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图为某地实景图。形成此景观的主要原因是

A.地壳运动B.风化作用C.气象异常D.搬运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英国天文学家研究发现地球自转速度愈来愈慢,最终可能导致的现象是

A.热带范围扩大 B.世界各地时差变小
C.昼夜温差变大 D.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图是40°N某地二分二至日太阳视运动示意图,K、L、M三条曲线为二分二至日太阳视运动曲线。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图中a、b、c、d分别表示地平圈上的四个方位,其中代表北方的是(  )

A.a B.b C.c D.d
【小题2】有关K、L、M所对应的日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K——天安门广场升旗时刻为一年中最迟
B.L——南京白昼时间比北京长
C.M——此时该地太阳从东南方向升起
D.L——长江口外海域盐度达一年中最小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读M、N两地太阳辐射的年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M地最可能位于(  )

A.赤道 B.回归线 C.极圈 D.极点
【小题2】5~7月间,N地获得的太阳辐射较M地多,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太阳高度角 B.昼夜长短 C.天气状况 D.地面状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读“地球自转等线速度分布示意图”,R、T在同一纬线上。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该区域所在的位置是(     )

A.南半球低纬度B.北半球中纬度
C.南半球中纬度 D.北半球高纬度
【小题2】R点地形最有可能是(      )
A.丘陵B.盆地 C.山地D.高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图是沿我国境内某一经线的气候统计图,据图判断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①区域地形区的描述合理的是

A.此山地是我国农耕区与畜牧业区的分界线
B.山地南坡的垂直带谱比北坡丰富
C.山地以北风力作用显著,以南流水作用显著
D.此山地是我国0℃等温线经过的区域
【小题2】图中②区域的区域特征是
A.河流谷地泥沙沉积,形成“黄土地”
B.地势低平,多数地区海拔在100M以下
C.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小麦不能越冬
D.年降水量在800mm以上,但冬春季较干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图是整个昼半球俯视图,C点昼长为8小时。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此日正确的叙述                          

A.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 B.表示春、秋季
C.太阳直射点将向北移动 D.印度洋季风洋流呈顺时针
【小题2】关于D点正确的叙述是                 
A.经度为20°W B.昼长小于12小时
C.位于昏线上 D.正午太阳高度一定大于B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