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结合某日四川气象干旱监测图,回答下题。
【1】要持续监测该地区的旱情,需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为
A. GPS B. GIS C. RS D. 数字地球
【2】该幅干旱监测图的绘制主要是依赖
A. GPS B. GIS C. RS D. 数字地球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关于对流层大气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低纬地区厚度小于高纬地区B.主要直接热源是太阳辐射
C.可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D.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2】关于地球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气温随海拔高度升高不断降低B.平流层适合高空飞行
C.水汽主要集中在对流层顶部D.太阳辐射是大气热量的直接来源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低层大气主要是由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组成
B.云、雨、雪、雷电等天气现象,主要发生在平流层
C.大气中臭氧的主要作用是减少红外线对生物的伤害
D.大气组成成分的比例不会因人类活动的影响而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所示为我国东南福建省沿海地区被海风“吹弯了腰”的草丛。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能正确示意图中风向形成原因的是
A.B.
C.D.
【2】该地一年中盛行风向也因海陆间温度差异发生季节变化。盛行风从海洋吹向陆地的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3】下列属于水循环主要地理意义的是( )
A.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B.加速冰川融化
C.使水呈三态变化D.使海平面上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三圈环流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表示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是()
A.①B.③C.⑤D.⑥
【2】⑤表示的近地面气压带名称为()
A.赤道低气压带B.副热带高气压带C.副极地低气压带D.极地高气压带
【3】④表示的近地面风的名称是()
A.东北信风B.东南信风C.盛行西风D.极地东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全球变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下图是“全球温度上升3℃后,世界不同区域靠雨水生长粮食产量的增减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1】有关升温3℃对靠雨水生长粮食地区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
A. 全球变暖对全球各地区粮食生产都有害无益
B. 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部分地区粮食产量会增加
C. 低纬度和南半球地区粮食产量有小幅增产
D. 西半球粮食产量普遍会增产,东半球相反
【2】(小题2)据图推断,如果全球温度升高3℃,下列几个地区全年降水量增幅最大的可能是
A. 澳大利亚
B. 西亚
C. 北非
D. 中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情况。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在人口增长模式转变过程中,一般情况下先转变的是( )
A. 出生率B. 生育率C. 自然增长率D. 死亡率
【2】该国人口达到顶峰的时期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水生态环境正发生着变化。下图为城市某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比较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对区域水循环造成的影响是
A. 蒸发量增加B. 地下径流量增加
C. 降水量增加D. 雨季地表径流量增加
【2】图示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相比,具有的优点包括
①减少土壤侵蚀 ②补充地下水 ③增加下渗量
④解决城市洪灾 ⑤解决城市缺水问题
A. ①②B. ④⑤C. ③④D. 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气象学上规定,某地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在10~22℃之间,首日即为入秋日。一热心驴友将“追寻金秋”的四条路线图晒到网上(下图),图中标注的数据为各地入秋时间。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我国各地入秋时间的序列是
A.从北往南演进B.从南往北演进
C.从东南往西北演进D.从东往西演进
【2】影响路线③入秋时间序列的因素主要是
A.纬度与大气环流B.纬度与地形
C.地形与大气环流D.海陆位置
【3】该驴友沿着路线②“追寻金秋”,途中能看到“金秋”的植被类型是
A.甲地——亚寒带针叶林B.乙地——落叶阔叶林
C.丙地——常绿阔叶林D.丁地——热带季雨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世界某地区气候资料图(平均每月降水量=年平均降水量÷12,月降水距平=该月多年平均降水量-平均每月降水量,本月平均气温累计=本月平均气温+上月平均气温累计),完成下列问题。
【1】位于该地区的城市最可能是
A. 孟买 B. 上海 C. 悉尼 D. 圣地亚哥
【2】该地区6、7月降水距平较大是因为受到
A. 江淮准静止锋影响
B. 盛行西风影响
C. 暖流影响
D. 西南季风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