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读下图(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完成下列问题。

(1)这一天北半球的节气是________。

(2)比较A、B、D三点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大小:________。

(3)这一天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C点的地方时是______时,北京时间为______时。

(4)在B地,随着地球自转,从日出到第二天日出,时间间隔为________小时,叫_______日。

(5)这一天,北京的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____,发生极昼现象的范围是________。

(6)请将A、B、C、D四点的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排列:________。

【答案】(1)冬至日 (2) B>A>D

(3)(23°26′S,30°E)  6  18 (4)24  太阳

(5)昼短夜长(且昼最短夜最长) 66°34′S—90°S 或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

(6)C>B>A>D

【解析】

(1)根据图示,北极圈内出现极夜,因此,这一天北半球的节气是冬至日。

(2)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据此A、B、D三点的自转线速度的大小为B>A>D。

(3)这一天为冬至,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A点为0°此时为10点,直射点为12点,据此太阳直射点的经度为30°E,故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23°26′S,30°E),C点与穿过赤道的晨线上的点经度相同,赤道上6点日出,故其地方时是6时,根据A点为0°此时为10点,北京时间为18时。

(4)在B地,随着地球自转,从日出到第二天日出,时间间隔为一个太阳日,时间为24小时。

(5)这一天,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京为冬至,昼短夜长,且昼最短夜最长,此时发生极昼现象的范围是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即66°34′S—90°S 。

(6)正午太阳高度总是由直射点所在的纬线向南北两侧逐渐递减,结合图中四地位置可知其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排列C>B>A>D。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工业4.0”是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其由“智能工厂” “智能生产”和“智能物流”构成,产品、消费与生产三方融合,是一种高度灵活的个性化、数字化的产品与服务生产模式,消费者只需用手机下单,网络就会自动将订单和个性化要求发送给智能工厂,由其采购原料、设计并生产,再通过网络配送直接交付给消费者。下图示意“工业4.0”产业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与传统工业相比,“工业4.0”(

A. 对消费者喜好更重视 B. 对交通运输要求下降

C. 对能源的需求量增大 D. 对资源配置要求降低

2“工业4.0”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A. 提高工业标准化生产增强 B. 工业生产由分散走向集中

C. 可实现工业的个性化生产 D. 扩大传统制造业生产规模

3在智能化物流系统中,选择最佳配送路线主要利用(

A. GPRS B. RS C. GPS D. GI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城市是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影响最深刻的地方,优越的地理环境更有利于城市的发展。读“我国某城市规划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示信息,比较A、B、C三地地租高低,并说明地租最高处的判断依据。

(2)请在A、B、C、D四地中,选择中高级住宅区的最佳建造位置,并简析理由。

(3)随着城市经济迅速发展,汽车数量急剧增加,城市交通拥堵现象日益严重。请你为该城市治理交通拥堵献计献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中国各省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类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较低值区域包括(  )

A. 河南 B. 江西 C. 安徽 D. 宁夏

2下列关于图示各分类区农业发展的方向,匹配正确的是(  )

A. 较高值区应努力成为粮食生产型农业区与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保障国家粮油安全

B. 中等值区应以科技快速进步为动力,着力发展城郊农业和出口创汇农业

C. 较低值区应合理农业规划,选育特色品种,提高农业科技、管理以及产出能力

D. 低值区应努力成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草原生态经济区,农垦区应注意节水灌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林分密度是指单位面积上的林木株数,林分密度的大小影响林下光照和热量从而影响土壤的形成,读甘肃某山地云杉林总蓄水量与林分密度变化图。

完成下面小题。

1林地总蓄水量与林分密度的关系是

A. 林分密度越大,林下植物最大持水量越小

B. 林分密度越大,枯落物最大持水量越大

C. 随着林分密度增加,土壤最大持水量呈增加趋势

D. 随着林分密度增加,林地总蓄水量先增加再减小

2据图推测下列有关土壤发育说法正确的是

A. 林分密度过小,枯落物分解快,水热较丰富,土壤发育最好

B. 林分密度过大,林下光热少,枯落物难分解,土壤发育较差

C. 高密度林利于土壤养分的循环累积以及林地涵养水源功能的发挥

D. 低密度林林冠截留能力较弱,雨水直接渗透土壤,涵养水源较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7年1月20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北部湾城市群发展规划》。规划对北部湾城市群的总定位是:建设面向东盟、服务“三南”(西南、中南、华南)、宜居宜业的蓝色海湾城市群。北部湾城市群将打造“一湾双轴、一核两极”城市群框架。

材料二 下图为“北部湾城市群空间框架示意图”,表为“环北部湾4个中心城市竞争力得分统计表”。

城市

经济实力

基础设施

水平

金融

实力

开放

程度

产业

结构

教育文化水平

环境实力

综合

竞争力

南宁

0.12

0.77

1.97

-0.04

-0.12

1.18

-0.91

0.43

海口

0.42

0.82

0.62

1.33

0.50

0.46

0.91

0.33

三亚

0.86

0.21

-0.66

0.29

1.48

0.32

0.92

0.83

湛江

-0.83

-0.003

0.06

-0.06

-0.62

-0.64

-0.88

-0.65

(1)北部湾城市群总定位的依据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北部湾城市群空间框架中,蓝色宜居海湾的建设应以________________建设为先,南北钦防城镇发展轴、湛茂阳城镇发展轴依托的交通方式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3)“一核两极”指的是以南宁为核心城市、以海口和湛江为中心的两个增长极。根据上表分析,南宁作为核心城市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应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

(4)“一带一路”建设开启了北部湾经济区与东盟的全面合作,两者优势互补、合作共赢。请说出两者各自的区位优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珊瑚礁面积虽然不到海洋总面积的千分之二,却是海洋重要的生态组成。当温度较高的海水导致珊瑚礁排出名为虫黄藻的共生藻类时,白化现象便发生了。虫黄藻能够利用光合作用产生自已及其寄主所需的养分,失去彩色藻类的珊瑚逐渐变为白色,也就是珊瑚白化。一旦海水的温度在几天或几周内下降,这些共生藻类还会回来。然而如果白化现象持续下去,等待珊瑚礁的便只有死亡。自2015年以来,全球有超过75%的珊瑚面临白化现象。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珊瑚白化的主要原因是

A. 气候变干 B. 温室气体的排放 C. 拉尼娜影响 D. 臭氧空洞所致

2珊瑚礁的环境效益有

①维持渔业资源 ②减少海洋生态灾害③保护了海岸线④增加降水 ⑤减缓臭氧空洞

A. ①②⑤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③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春节期间是烟花爆竹燃放高峰期。下图为国家气象局发布的2016年1月29日的烟花爆燃放气象指数的预报,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烟花爆竹燃放气象指数不太适宜的主要省(区)简称是

A. 陕、桂、湘 B. 晋、皖、陕

C. 滇、黔、湘 D. 陕、川、桂

2下列关于1月29日烟花爆竹燃放区域说法正确的是

A. 全国范围内有极不适宜区域出现

B. 不适宜燃放地区多分布 于东部经济地带

C. 成都平原地区较江汉平原更适合燃放烟花爆竹

D. 平原地区普遍比高原山地地区更不适宜燃放烟花爆竹

3爆竹燃放时会释放出大量烟尘和二氧化硫等有毒有害气体,下列关于烟花爆竹的燃放污染与地形和气象条件说法错误的是

A. 盆地地形区,气流不易扩散,大量燃放烟花爆竹容易造成严重污染

B. 高压控制区,烟花爆竹产生的气体容易向外扩散,因此污染较轻

C. 冬天的北方地区,晴朗的夜晚比白天燃放更容易造成污染

D. 烟花爆竹的燃放造成的污染与该地风速呈负相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图和我国人口增长预测图,回答下列各题。

1若我国人口进人婚育的平均年龄为25岁,则下一次生育高峰出现的时段大约在

A. 2010—2015 B. 2015—2020 C. 2025—2030 D. 2030—2035

2据图,有关目前我国人口再生产具有的特点,正确的是

A.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B.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C.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D.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3我国人口总数达到最高峰的时间大约在

A. 2020 B. 2028 C. 2035 D. 2040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