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4年3月11日是日本“3·11”大地震三周年,“天崩地裂、草木失色、惊涛怒浪、万物浮沉”,时至今日我们对那场灾难的景象仍然历历在目。日本当地时间2011年3月11日14时46分,日本东北部海域(38.1°N,142.6°E)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共造成15 843人死亡、3 469人失踪,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材料二:2010年8月7日22时许,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34°N,104°E)突降强降雨,县城北面的罗家峪、三眼峪泥石流下泄,由北向南冲向县城,造成沿河房屋被冲毁,泥石流阻断白龙江,形成堰塞湖。泥石流致使1 270人遇难,474人失踪,住院70人。

材料三:堰塞湖是指河道因山崩、冰碛物、泥石流或火山熔岩阻塞而成的湖泊。

甘肃舟曲县堰塞湖形成示意图

(1)材料中提及的两次灾害都是 圈的异变活动引起的,这体现了自然灾害的 属性,另外,这两次灾害都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这体现了自然灾害的 属性,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具有

(2)某同学通过研究发现,汶川地震等造成重大损失的地质灾害均发生在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这说明地震灾害的发生有 的特点。

(3)甘肃舟曲泥石流是由暴雨引发的,这反映了自然灾害具有 的特点,有人说舟曲泥石流的发生与汶川地震有关系,你觉得对吗?为什么?

(4)结合材料二和三分析甘肃舟曲堰塞湖的成因。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湘教版高中地理测控设计高二选修5第二章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读“我国地震和泥石流的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示各种地质灾害中,危害最大的是 ;它在我国多发的原因是 ;其分布特点是 ,灾情分布是

(2)图示各种地质灾害中,由外力作用引起的是 ;它在我国分布广的原因是

(3)从图中可看出,我国主要地震带的分布与泥石流分布区有明显的相关性,试分析其原因。

(4)当今世界,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和成灾强度不断提高的人为原因是什么?

(5)我国近年来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有所下降,但经济损失呈上升趋势,试分析其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湘教版高中地理测控设计高二选修5 2.3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长江下游某城市边缘分布着丘陵,丘陵的基岩上有黄土覆盖(如图所示)。近年来,由于城区扩展,大量开挖山坡,该地在夏季暴雨后曾发生多起黄土崩塌、滑坡灾害。

阅读图文资料,简要分析该地黄土崩塌、滑坡多发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湘教版高中地理测控设计高二选修5 2.1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平均每年出现较大的气象灾害24.5次,其中旱灾7.5次,洪涝灾害5.8次,台风6.9次,冷冻灾害2.8次,高于世界各国的平均频率。据此完成第各题。

1.材料主要说明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是( )。

A.种类多 B.频率高

C.分布范围广 D.地域差异大

2.我国自然灾害时间上的分布特点是( )。

A.严重期为主

B.平静期为主

C.分布方向呈规律性

D.平静期与严重期周期性出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湘教版高中地理测控设计高二选修5 1.2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2003年6月下旬至7月中旬,淮河流域出现了自1991年以来最大的一次洪水。为缓解水位上涨压力,政府启用安徽省境内部分蓄洪区实行分洪,安全搬迁群众4.6万人;还启用了怀洪新河分洪等措施(如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说明形成这次大洪水的主要原因。

(2)说明蓄洪区分洪的作用及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怀洪新河的主要功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年浙江省杭州市第一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1为法国示意图

材料二 图2是地处大西洋畔的琵拉大沙丘(图1中的甲处),现以每年5米的速度持续向东部推进,吞没着房屋、道路与森林,给附近居民的生产生活造成诸多的不便,但也造就了一道迷人的风景。

(1)描述图示国家的地形特征。

(2)分别说明甲处沙洲、沙丘的形成原因。

(3)根据图示信息,简述该国铁路和内河航交通的布局和形态特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年浙江省杭州市第一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是“新疆阿勒泰地区牧民转场路线示意图”,每个转场季节牧道连续过畜量达100万头以上,迁徙路径最远达四、五百千米之遥,常常导致牛羊大量死亡。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阿勒泰地区夏季牧场分布于( )

A.山地森林带以下的山前平原

B.山地森林带以下的山麓草原

C.山地森林带以I二的高山草甸

D.河谷平原和盆地中心的草原

2.导致转场过程中牛羊大量死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春夏之交的风沙 B.夏秋之交的高温

C.秋冬之交的干旱 D.冬春之交的雪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浙江省衢州市高三年级1月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1)~(4)题。

材料一:藏东南高山峡谷地区,山腰森林茂密,盛产以松茸为代表的各种珍贵林下物产。采集林下资源已经成为林芝地区农牧民最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但目前面临产品单一、品质良莠不齐、外销困难、资源枯竭等问题。

材料二:松茸不仅是人间美味,同时也有抗癌、防辐射等药用价值。但是十年前的西藏,松茸只是一种很普通的“香菇”。松茸只能生长在没有任何污染的原始森林里,出土温度最适宜12-20℃,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刺激出土,湿润的土壤里一场夜雨过后的充足光照意味着松茸正在快速出土,每年7月中旬至9月末时松茸的采摘期。

材料三:目前西藏主要建设普通公路,目前全境公路通车里程大幅度提高,但通车率低下,部分道路常年通行能力为15%。

材料四:青藏地区略图。

(1)说明林芝地区大量出产松茸的自然条件。

(2)分析制约林芝地区发展松茸经济的区位。

(3)请从气候和地形的角度分析西藏公路全年通车率低的原因。

(4)分析西藏优先发展普通公路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山东省高三第二次统一调研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少子化”是指生育率下降造成幼年人口逐渐减少的现象。0~14岁人口比占15%~18%为“严重少子化”,15%以内为“超少子化”。下图示意我国某城市1982—2010年幼年人口与老年人口分别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关于该城市人口比例的说法正确的是

A.老年人口比重一直升高

B.逆城市化导致了人口比例变化

C.2000年已经处于“严重少子化”水平

D.青壮年人口大量迁入城市地区

2.“少子化”代表着未来人口可能逐渐变少,会对各方面产生重大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态环境的负担将加重

B.医疗福利养老等社会负担大幅减轻

C.影响到我们国家人口政策

D.将使我们国家的后备劳动力资源更加充足

3.2000年以后该城市的演化可能出现

A.房租房价呈上涨趋势 B.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

C.内城中心空洞化现象 D.人口迁移不受高房价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