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2012年5月1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设立豫晋陕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读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黄河金三角地区简图.
材料二:黄河金三角地区包括河南省三门峡市,山西省运城市、临汾市和陕西省渭南市,地处中西部结合带,这是全国唯一一个跨省设立的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国家发展改革委要求,把示范区建设成为中西部地区重要的能源原材料与装备制造业基地.
有关专家认为,该示范区的设立,有利于突破行政区划界限,整合区域优势资源,创新区域合作机制,增强区域整体竞争实力,为中西部地区合作承接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探索新途径、新模式、发挥典范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
(1)黄河金三角地区是三省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该地区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主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分别是
 
 

(2)分析该地区在农业发展过程中的最主要问题,简述该问题产生的主要自然原因.
 

(3)简析该地区建设成为中西部地区重要的能源原材料与装备制造业基地的有利条件
 

(4)近几年,该地区及周边都有不少农民工返乡创业,分析其主要原因.
 

(5)产业转移对黄河金三角地区会产生哪些影响?
 
考点: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专题:
分析:(1)农业地域类型是指在一定地域内形成的较稳定的、成型的区域性农业生产类型,它是历史长期发展的产物.
粮食作物定义:以收获成熟果实为目的,经去壳、碾磨等加工程序而成为人类基本食粮的一类作物.主要分为:谷类作物、薯类作物和豆类作物.包括小麦、水稻、玉米、燕麦、黑麦、大麦、谷子、高粱和青稞等.
经济作物:技术作物、工业原料作物.指具有某种特定经济用途的农作物.广义的经济作物还包括蔬菜、瓜果、花卉、果品等园艺作物.
(2)从黄河金三角的地理位置分析出它的主要问题是水土流失,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特殊;黄土土质疏松;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地质灾害频发.
(3)从图中和材料中分析该地区能建设成为中部地区的能源原材料与装备制造业基地所具备的原料和能源,从中获取有用信息解决问题.
(4)农民返乡创业的条件:政策、市场、技术、机会、资金、劳动力、原料等方面分析.
(5)产业转移的影响:对迁入地的影响:促进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加快工业化进程,促进城市化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加重环境污染;对迁出地的影响: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促进经济发展;加剧人地矛盾等.
解答: 解:(1)从材料中可知该地位于黄土高原地区,根据自然条件发展旱作农业;主要的粮食作物为小麦,经济作物为棉花.
(2)从图中可看出该地是在黄土高原地区,黄土高原地区最主要的问题是水土流失;
自然因素: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特殊:处于过渡地带,生态环境比较脆弱;黄土土质疏松:遇水容易分散,极易受流水侵蚀;降水季节分配不均:降水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地质灾害频发:滑坡、塌陷、泥石流时而发生.
(3)该地区是我国煤炭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原料丰富,且地理位置特殊,位于中西部的结合点,交通便利.
(4)该地区及周边农民工返乡创业,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有较多的发展机会;在中西部地区生活成本较低;政府政策的优惠支持;农民工在东部地区获取了技术和市场信息,对市场较为了解;该地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原料充足;在几年的发展中基础设施进一步发展,有了很大的改善等.
(5)产业转移对黄河金三角地区的影响,也就是产业转移对迁入区的影响:促进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加快工业化进程,促进城市化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故答案为:
(1)旱作农业 小麦 棉花
(2)位于黄土高原区,主要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
地形因素:位于黄土高原,沟壑纵横,坡陡谷深,水土流失加剧;气候因素: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植被因素,植被稀少,植被截蓄雨水等作用很弱;土壤因素,黄土结构疏松,已被暴雨冲刷.
(3)是我国煤炭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位于中西部结合点,交通便利.
(4)该地区及周边承接了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发展机会多;该地区生产生活成本低;政策更加优惠;基础设施已有了很大的改善;农民工已获得了基本技术和市场信息,积累了资金;劳动力丰富廉价;原料能源充足等.
(5)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增加就业机会;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了该地区经济的发展;可能带来环境污染.
点评:本题以“黄河金三角地区简图”和材料考查了黄土高原地区的农业、水土流失的问题的成因、产业转移的影响等知识点,综合性较强.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南非德班召开,就二氧化碳排放配额进行磋商,其中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态度有很大差异.“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一直是中国参与国际气候谈判的基础.
材料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与二氧化碳排放量比较图

(1)就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而言,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国家负有更大的责任,2010年以来,
 
国家二氧化碳排放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加.
(2)德班气候大会就二氧化碳排放配额进行磋商,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可导致
 
这一全球性环境问题.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排放主要来自
 
,此外,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主要人为原因还有
 

(3)在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中,
 
的可持续发展是基础、
 
的可持续发展是目的.
(4)结合材料分析,为什么发达国家在减排中要承担更多的责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引起“全球变暖“和“全球变暗“的主要人为原因都是(  )
A、太阳辐射能力在减弱
B、使用化石燃料等排放出大量微粒物
C、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
D、沙尘暴肆虐全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关于该市描述正确的是(  )
①经济发达收人高   ②是我国西部某省会   ③人口净迁入城市   ④城市环境质量优良.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历史和现实都说明,人口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人口数量的变化、人口的迁移,都会引起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等一系列变化.
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国际人口迁移示意图
(1)读图,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国际人口迁移的方向.美国陆地面积约937万km2,人口超过3亿,人口密度约33人/km2,是世界人口密度最小的国家之一.美国大约有1/4的土地用于农业及城市、道路等建设用地.美国人消耗了全球23%的能源、15%的肉类和28%的纸张,人均产生的垃圾和排放的二氧化碳分别是世界平均的2倍和5倍.
(2)美国人口超过3亿是否会对全球的资源与环境带来压力?综合考虑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流动”行为为人口离开原住地,在目的地做较短时期的停留,“迁移”行为为离开原住地,在目的地长期居住,并完全融入目的地的生产系统和社会网络.人口的流动和迁移一般会经历若干个阶段:①乡-城流动 ②城-城流动 ③乡-城迁移④城-城迁移.在人类发展过程中,上述阶段的时间先后顺序为(  )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
C、①③②④D、①③④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老年人口负担系数”指一定区域内的老年人口数量与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数量之比,如图为2010年我国老年人口负担系数空间分布图,该图反映出(  )
A、东部省区和中部省区的养老负担均大于西部省区
B、中部地区的老年人口数量最多
C、人口负担系数大的省区,主要是因为人口自然增长快
D、广东省老年人口负担系数小,与人口的迁入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目前,影响环渤海经济圈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因素是(  )
A、矿产资源不足
B、水资源短缺
C、人口密度较大
D、洪水灾害频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可持续思想在中国源远流长,下列言论中蕴含可持续思想的是(  )
A、竭泽而渔,焚薮而田
B、盛世滋丁,永不加赋
C、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D、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