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下图为“我国南方某河流流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下列对该河流的水文特征描述错误的是:(   )

A. 河流年径流量较大 B. 河流的汛期较长,主要集中于夏季

C. 冬季有结冰期,含沙量较小 D. 河水以雨水补给为主

2图中河流流域中上游重点发展了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其主要的区位优势是:(   )

①有色金属原料丰富 ②经济发达,基础好 ③廉价水电  ④廉价水运  ⑤科技发达

A. ①②⑤ B. ①③④ C. ②③⑤ D. ③④⑤

3近年来,该河流三角洲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日渐突出,此问题的出现与下列现象基本无关的是:(   )

A. 人口增加,工农业生产规模扩大,需水量大增 B. 水资源利用率较低,浪费严重

C. 气候变得干旱,降水减少 D. 水体污染严重,许多水体水质下降

【答案】

1C

2B

3C

【解析】

1读图分析可知,图示河流为珠江流域,以降水补给为主,年径流量较大,雨季时间长,河流的汛期较长,主要集中于,A、B、D说法正确地处我国亚热带地区,河流无结冰期,C说法错误C。

2看图可知河流流域中上游有色金属原料丰富,有水电站、有河运但经济和科技并不发达,所以选B。

3珠江三角洲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有:人口增加,经济发展迅速水资源利用率较低,浪费严重水体污染严重,水质下降本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并不少故选C。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发源于关中地区的戏剧秦腔,历史源远流长。古丝绸之路上的楚河中游地区有一块秦腔飞地(乙城附近),当地有数万人是关中地区居民的后裔,至今仍保留着原有的民间文化和风俗习惯。

材料二 汉江全长1532公里,发源于秦岭南麓,在武汉市注入长江。历史上,汉江素有千里黄金水道之称,但近几十年来,汉江航运价值却不断降低。为更好地实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大坝坝顶高程已由原来的162米加高至1766米。下图为汉江上游流域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分析楚河中游地区出现秦腔飞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秦岭对汉江北部支流的水文特征的影响。

3)简述近几十年来汉江航运价值不断降低的原因。

4)简析丹江口大坝加高后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有利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我国莱州湾地区风暴潮的成因是(  )
A.台风
B.地震
C.火山喷发
D.寒潮大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一般认为月总太阳辐射量在300MJ/M2以上,可以使集热面积在3M2热水器产生的热水量,能够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热水的需求。读重庆市各月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回答下面小题。

1有关重庆太阳辐射及其利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重庆是我国太阳辐分布的较丰富地区 B. 重庆一年中可以利用太阳辐射时间达5个月

C. 重庆是我国太阳辐分布的丰富地区 D. 重庆一年中可以利用太阳辐射时间达6个月

2有关重庆各月太 阳辐射量差异的原因叙述可能正确的是

A. 2月少于3月是因为2月太阳高度大 B. 11月多于1月是因为1月昼短

C. 6月少于8月是因为6月地球公转的速度慢 D. 1月少于7月是因为1月云量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世界海陆分布随纬度的变化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表示陆地的是 , 表示海洋的是
(2)从图中可以看出,地球上海陆分布大势是
(3)陆地随着纬度的变化趋势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我国自然区划分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各区域,原始自然状态保存相对较完整的是:(   )

A. B. C. D.

2地跨淮河两岸的河南省信阳市被誉为“北国江南,江南北国”,原因是其地处:(   )

A. 农耕区与畜牧业区的交界区 B.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交界区

C. 亚热带与暖温带的交界区 D. 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交界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属于海洋自然灾害的有(  )
①风暴潮灾害、海浪灾害、海冰灾害、海雾灾害、飓风灾害
②地震海啸灾害、赤潮、海水入侵、巨浪、溢油灾害
③风暴潮灾害、海浪灾害、干旱灾害、海冰灾害、海雾灾害
④地震海啸灾害、赤潮、海冰灾害、巨浪、溢油灾害
A.①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下图(图中阴影表示黑夜),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丙地所处的半球位置,纬度带和热量带。

(2)沿图中的弧线,由甲到乙飞行,是不是最短航线?为什么?

(3)写出丙点对跖点(关于地心对称点)的坐标,并判断该点到南极点的距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