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地在一年中T1、T2两个日期的正午太阳高度均为70,且昼长T1日大于T2日,则
A.该地可能位于赤道 B.该地可能位于6°S
C.T1可能是夏至日 D.T2可能是秋分日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湖南省怀化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环境保护】
下表示意鄱阳湖流域湿地景观类型分析结果。
年份 | 水体面积占流域总面积比例/% | 湖泊个数/个 | 最大湖泊占总湖泊面积指数/% |
2009 | 17.78 | 867 | 13.68 |
2000 | 15.25 | 833 | 10.32 |
1989 | 22.52 | 3348 | 20.70 |
指出鄱阳湖流域在1989—2009年湖泊湿地变化特点及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北京市朝阳区高三第一次综合练习文综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36分)结合京津冀地区示意图(图甲)和首钢曹妃甸厂区海水淡化流程图(图乙),回答下列问题。
河北省供应北京81%的水和天津93%的水。该省的水库主要分布在其北部和西部地区。
(1)简析河北省水库主要分布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对京津地区的生态环境效益。(10分)
河北是近代工业发展较早的省份,其钢铁、电力、石油加工、炼焦、化学原料等重工业规模庞大。
(2)分析河北省发展重工业的有利条件。(10分)
(3)说明首钢曹妃甸厂区海水淡化流程的主要效益。(8分)
有近30万“北漂”每天往返于北京与“睡城”燕郊之间。近年来,北京许多科研院所和制造业迁至燕郊,燕郊借此加快了留住人才建设“创业燕郊”的步伐。
(4)简述“创业燕郊”对缓解北京城市问题的作用。(8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湖南省高二下学期第一次九科联赛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珠江三角洲产业的升级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1.影响珠江三角洲地区轻纺工业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接近棉花产地 B.接近能源基地
C.先进的技术水平 D.丰富的廉价劳动力
2.以下不属于促使珠江三角洲地区进行产业升级的原因是( )
A.新能源矿产基地的开发 B.劳动成本优势的逐步丧失
C.全国对外改革开放范围的扩大 D.发达国家和地区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年浙江省嘉兴市高三教学测试(二)文综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鬼城是指因资源枯竭而被废弃的城市, 属于地理学名词。在我国,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出现了城区人口与建成区面积比值(鬼城指数)低于0.5的新城、新区,这些新城、新区居住人口少,也被形象地称为“鬼城”。据此完成下题。
1.关于鬼城(地理学名词)形成的原因,不正确的是
A.产业结构过于单一 B.严重依赖资源开发
C.城市环境污染加剧 D.片面追求经济发展
2.鬼城指数越低,反映了
A.逆城市化现象更加明显 B.虚假城市化越明显
C.城市土地扩张相对过快 D.城市人口规模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市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示意某国1940-2013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情况。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国在图示时间段内,人口最多的年份可能是
A.1970年 B.1985年
C.2005年 D.2013年
2.缓解该国目前人口问题的合理措施是
A.限制人口迁移
B.提高教育水平
C.提倡早婚
D.鼓励生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高三3月统一考试(一模)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我国在南极地区建立了第四座科考站——泰山站(73°51′S,76°58′E),它位于中山站(69°22′S,76°22′E)与昆仑站(80°25′S,77°07′E)之间,可为中山站通往昆仑站考察提供物资及应急保障的中继支撑。读图 ,回答下列小题。
1.泰山站位于北京的
A.东南方向 B.东北方向
C.西南方向 D.西北方向
2.我国四个南极科考站中
A. 长城站濒临印度洋
B. 中山站常年盛行东北风
C. 泰山站与昆仑站相距约1300千米
D. 昆仑站终年盛行下沉气流
3.右 图所示泰山站主体为高脚式的灯笼状建筑,该式建筑的主要作用是
A. 防紫外线辐射 B. 利于防寒保暖
C. 通风防暴雪堆堵 D. 利于天文观测
4. 泰山站为度夏站,在使用期间
A. 地球在公转轨道的远日点附近
B. 泰山站极昼天数少于昆仑站
C. 泰山站自转线速度高于中山站
D. 泰山站正午太阳高度大于长城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云南省昆明市高二上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8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0年8月31日,中国第四次北极科学考察队圆满完成北冰洋科学考察任务。在本次考察中,“雪龙”号向北最远航行至北纬88度22分海域,随冰漂移到北纬88度26分,创造了中国航海史上的纬度新高;部分考察队员成功到达北极点实施考察训练,创造了中国北极科考位置的最北端纪录。
材料二:第四次科考路线图
材料三:北极附近地区示意图
(1)说出“雪龙”号科考船在返航时先后遇到的洋流名称。(2分)
(2)你认为材料三中M岛的人口主要分布在哪里?简述判断依据。(4分)
(3)说明近年来图示海域的“西北航道”越来越受关注的主要原因。(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