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图6为世界某区域图,图中沿海地区年降水量约50毫米,读图完成11~12题。
11.图中沿海地区气候干旱的主要原因是
①位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坡 ②副热带高气压的控制
③沿岸洋流的影响 ④受干燥的东北信风控制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2.下列关于图中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雨水补给为主 B.6、7月份水量最小,甚至断流
C.落差大,水能丰富 D.流速慢,含沙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经纬网和晨昏线图,虚线部分表示夜半球,回答下列问题:(13分)
1.图示的时刻,北京时间为__________________。
2.当a的大小为0度时,此时的节气为__________,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_______ __。
3.当a最大时,其值为____________,下图所示昼夜状况与此时吻合的是____________。
4.第三题中这一天全球太阳高度角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一天南半球的昼夜长短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一天上海(121.5°E、31°N)太阳从 方升起,太阳高度最高的时刻是在北京时间 。
6.如果图中a为10°,则该日正午时分世博园里中国馆顶的太阳能电池板与馆顶的倾角约为________(馆顶与地面平行)。
7.当a由0逐渐增大时,下列现象不可能出现的是_________。(单项选择)
A.悉尼的太阳高度越来越大 B.巴西利亚昼长夜短,且昼越来越长
C.美国硅谷地区天气逐渐变得干热 D.黄河可能有凌讯发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表1显示了我国某城市发展过程中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变化情况。据此回答11——12题。
11.据表1推断,从1995年至2010年该城市的“热岛效应”
A.增强 B.减弱 C.消失 D.面积缩小
12.该城市发展中,最值得借鉴的成功做法是
A.扩张城市用地规模B.保护有限耕地资源
C.重视园林绿地建设D.增加道路建设用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下图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和海平面以下地层示意图,读图回答6-8题
6.如图所示时间,关于A河流域说法正确的是
A.正值炎热多雨季节 B.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C.盛行西南风 D.山麓落叶阔叶林枝繁叶茂
7.下列关于A河的说法,正确的是
A.A河流的径流量变化不大 B.此时正处于水位最高期
C.南岸泥沙淤积较多 D.A河口会形成冲积扇
8.下列关于图示地区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③处可能为变质岩 B.①处可找到石油
C.此图典型的向斜成谷,背斜成岭 D.①处比②处易被侵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图5是以极点为中心的东半球图。此刻,曲线MN上各点太阳高度为0°,MN与EP相交于N点,该季节,北美大陆等温线向南凸出。读图回答9~10题。
图5
9.由图文信息可知( )
A.M位于N的西北方向
B.悉尼正值少雨的季节
C.此季节是南极考察的最佳时期
D.这一天甲地日出时刻早于乙地
10.图示时刻( )
A.东经10°各地处于夜
B.澳大利亚与巴西不在同一日
C.全球属于夜的范围大于昼
D.地球位于公转轨道远日点附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等压线图(图13),回答23~25题。
图13
23.右图气压中心的名称是( )
A.亚洲高压 B 亚速尔高压
C.夏威夷高压 D.印度低压
24.图中①②两地风向正确的足( )
A.①地偏北风,②地偏南风
B. ①地东南风,②地西北风
C. ①地西北风,②地东南风
D. ①地东北风,②地西南风
25.当该气压中心强盛时( )
A.我国长江处于枯水期 B.此时一艘海轮过马六甲海峡驶往红海正好顺水
C.此时南极洲正好有利于科学考察 D.印度进入多雨季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河流径流量的变化与河流所在流域的植被覆盖情况有着密切的联系。读左图 “某地降水量”与右图 “河流径流量日变化示意图”,回答12-13题。
12.右图中最能反映集水区内植被覆盖良好的流量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3.植树造林增加植被覆盖率是保持水土的最为有效的措施,对河流径流量的调节作用也很明显。下面四幅图(比例尺相同)中的植树造林方案,效果最明显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图5为2013年北京市泥石流多发区与多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回答第9~10题。
图5
9.甲、乙两地多年平均降水量的最大差值可达( )
A.49毫米 B.99毫米 C.149毫米 D.199毫米
10.北京市的泥石流灾害( )
A.发生频率随降水量的增多而增加 B.多分布于西部和北部的高山高原
C.强度与地质构造和地形地貌有关 D.可通过加强监测和预报避免损失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