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我国内蒙古自治区的资料”,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面积(万平方千米) | 118.3 | ||
国境线长 | 4200多千米 | ||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 19(2000年) | ||
7月均温(℃) | 16~26 | ||
1月均温(℃) | -28~-14 | ||
年降水量(毫米) | 50~500 | ||
土地利用情况(平方千米) | 耕地 | 林地 | 草地 |
56260 | 95560 | 624590 | |
矿产资源 | 煤、铁、稀土等资源丰富 |
(1)在该省区的上地利用类型中,草地的面积是最多的,从地形和气候两方面简述该省区草地面积广大的原因。
(2)分析该省区土地利用类型自东向西的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3)该省区行政中心所在地区是中国古老灌溉区之一,也是该省区粮、油、糖的生产基地,影响该地区农业生产布局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地区过度发展灌溉农业会带来哪些问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1届浙江省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卷 题型:综合题
分析“我国内蒙古自治区的资料”,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2分)
面积(万平方千米) | 118.3 | ||
国境线长 | 4200多千米 | ||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 19(2000年) | ||
7月均温(℃) | 16~26 | ||
1月均温(℃) | -28~-14 | ||
年降水量(毫米) | 50~500 | ||
土地利用情况(平方千米) | 耕地 | 林地 | 草地 |
56260 | 95560 | 624590 | |
矿产资源 | 煤、铁、稀土等资源丰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1年河北省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卷 题型:综合题
(4分)能源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资源。风能属于清洁可再生能源,我国风能资源丰富,相对集中于西北内陆和东部沿海地区。
请分别说明我国内蒙古自治区和江苏省风能丰富的季节,并分析内蒙古丰富的成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0-2011学年浙江省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卷 题型:综合题
分析“我国内蒙古自治区的资料”,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2分)
面积(万平方千米) |
118.3 |
||
国境线长 |
4200多千米 |
||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
19(2000年) |
||
7月均温(℃) |
16~26 |
||
1月均温(℃) |
-28~-14 |
||
年降水量(毫米) |
50~500 |
||
土地利用情况(平方千米) |
耕地 |
林地 |
草地 |
56260 |
95560 |
624590 |
|
矿产资源 |
煤、铁、稀土等资源丰富 |
(1)在该省区的上地利用类型中,草地的面积是最多的,从地形和气候两方面简述该省区草地面积广大的原因。(4分)
(2)分析该省区土地利用类型自东向西的分布规律及其成因。(4分)
(3)该省区行政中心所在地区是中国古老灌溉区之一,也是该省区粮、油、糖的生产基地,影响该地区农业生产布局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地区过度发展灌溉农业会带来哪些问题?(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华网2009年2月4日报道,2008年入冬以来,华北、黄淮等地降水量较
常年同期偏少七至九成,旱情发展迅速,部
分地区粮食作物受旱严重,人畜饮水困难。
材料二: 2009年2月我国部分地区干旱状况分布图
(1)此次受旱严重的粮食作物是( )
A.冬小麦 B.水稻 C.玉米 D.甘蔗
(2)在图中,中等以上干旱区域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 。
(3)我国北方地区经常产生春旱,原因之一是我国降水季节分布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4)为了解决我国水资源南北分布不均的状况,国家正在实施的________工程,把长江水系丰富的水资源,调到我国严重缺水的华北、西北地区。
(5)图中A省(区)的简称是_________。
B省(区)的行政中心是__________。
(6)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从黄土高原的气候和植被特点两个方面简要分析其原因。
(7)我国内蒙古自治区的呼和浩特市有蒙牛集团总部、伊利实业集团等著名的乳制品企业,请你解释该地区乳制品业发达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