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判断城市化水平高低的主要依据是:
A. 城市的豪华程度 B. 城市历史长短
C. 城市人口多少 D.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表示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三大产业的就业构成,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④地区一、二、三产业的就业比例为:
A. 37.6 ︰17.4︰45.0
B. 31.6︰30.5︰37.9
C. 15.5︰24.5︰60.0
D. 37.6︰24.5︰37.9
【2】四个地区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3】四个地区中工业化程度最低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传统民宅是乡村聚落中最具有特色的景观。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下列民宅中具有坚固、防御性强特点的是
【2】传统民宅可以反映乡村聚落与环境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福建土楼受气候条件影响
B.云南竹楼受气候条件影响
C.四合院反映聚落受交通影响
D.陕西窑洞受建筑水平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8分)
(1)长江三角地区某城市将建印染厂、水厂、污水处理厂、科技园区和生态公园,下图中的A、B、C、D、E五处可供选址。据此并读下图,回答问题。
在A、B、C、D、E五处中:
印染厂宜选址于 ,理由是 ;
水厂宜选址于 ,理由是 ;
污水处理厂宜选址于 ,理由是 ;
科技园区宜选址于 ,理由是 ;
生态公园宜选址于 ,理由是 。
(2)下图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某城市功能空间结构示意图”。
图中CBD表示哪一种功能区?请说出其空间分布特点。
图中还缺少一种功能区,请写出其名称并简要说明其地理意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利用“立竿见影”的方法逐日测量正午太阳高度,并根据记录画出一年正午太阳高度变化(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小组记录太阳在a位置时,测算正午太阳高度为860,北京时间为12:40,该校的地理位置是
A. (110°E,19.5°S) B. (110°E,19.5°N)
C. (130°E,19.5°S) D. (130°E,19.5°N)
【2】太阳由a运行到b的过程中
A. 东非高原动物往南迁徙 B. 旧金山正值雨季
C. 安庆经历了伏旱天气 D. 马尼拉黑夜渐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中国气象局与交通部2006年10月15日联合发布全国主要公路气象预报:15日20时至16日20时,……内蒙古中部的部分地区有沙尘天气。土壤风蚀是沙尘暴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形成沙尘暴的条件主要是干旱、大风、对流旺盛,若对流层大气m现逆温现象可以抑制沙尘暴。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E处的高度为1000米,气温为-10℃,要抑制沙尘暴的发生,F地的气温至少应降到 ( )
A.4℃以下 B.-4℃以下 C.-6℃似下 D.60℃以下
【2】上图右侧是“F地某日气温变化曲线图”,该地最有可能出现沙尘暴的时段是 ( )
A.①时段 B.②时段 C.③时段 D.④时段
【3】若只考虑风力与水源因素,我国北方地区的沙尘暴以冬春季最多;若再考虑地面状况及空气
对流因素,则尤其以春季最多,原因主要有 ( )
①春季与冬季比较,春季的地面状况更干燥、裸露
②春季与冬季比较,春季的地面植被更多
③春季与冬季比较,春季m现逆温现象的时数增加
④春季与冬季比较,春季出现逆温现象的时数减少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深秋晴朗的夜晚,我国不少地区的农民会在地头焚烧秸秆等以防霜冻。这样做的目的是( )
A、燃烧秸秆产生热量,保护地温
B、浓烟增强大气逆辐射
C、秸秆燃烧后的灰尘作为肥料养地
D、浓烟有利于大气直接吸收太阳辐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有关中亚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中亚地处亚欧大陆中部,五国全为内陆国
②古代东西方陆路骆队商人和“丝绸之路”均经过这里
③第二条“亚欧大陆桥”(连云港~鹿特丹)从中亚腹地通过
④中亚有4国同我国相邻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关于商品谷物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农场上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是水稻
B. 主要分布在各大洲的温带草原和肥沃的冲积平原上
C. 生产的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是其基本特征
D. 多以自给自足的家庭小农场经营为主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