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若不考虑地形和天气,甲地比乙地(Oº,60ºE)总是先看到日出,△T表示某日甲地与乙地日出的时间差。下图示意△T的年变化曲线,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甲、乙两地昼长相同的日期是
A.aB.bC.cD.d
小题2:甲地的地理坐标可能是
A.30ºN,90ºEB.30ºS,45ºEC.20ºN,75ºED.20ºS,30ºE
小题3:与乙地相比,a日甲地
A.早3小时看到日落B.晚3个小时看到日落
C.早1小时看到日落D.晚1个小时看到日落

小题1:B  
小题2:A 
小题3:C

试题分析:
小题1:乙地的地理坐标是(Oº,60ºE),故乙地位于赤道上,而甲地比乙地总是先看到日出,则甲、乙两地不在同一经线上,则甲乙两地昼长相同的日期只能是春、秋二分日。而据图中可知,甲地最多早3小时,最少早1小时,而日出最早a时应为夏至,日出最晚c时应为冬至,则春秋分应位于ac之间,且位于其中间的平分线处,而b恰好位于其平分处,故b处是使甲、乙两地昼长相同的日期。
小题2:由于不考虑地形和天气,甲地比乙地总是先看到日出,则甲地经度较乙地偏东,甲地比乙地日出早最少需1时,最多需3时,而乙地为60ºE,则甲地经度范围在75ºE到105ºE之间, 而B(30ºS,45ºE)、D(20ºS,30ºE)不在这一范围之内,C(20ºN,75ºE)在这一范围的边界上,不在范围之间,故只有A(30ºN,90ºE)符合题意。
小题3:此题的关键是时间上的早晚是看数值的大小,即21时比20时早1小时。乙地位于赤道上,日出为6时,日落为18时。乙地的经度为60ºE,甲地经度为90ºE,当乙地日出时,甲地为8时,当乙地日落时,甲地为20时。a日甲地比乙地早3小时日出,故甲地日出时间应为当地3时,而当地正午为12时,故甲地昼长18时,则甲地日落时间为21时,比20时早1时。故a日甲地比乙地早1小时看到日落。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2012年7月22日至8月16日,我国“雪龙”号科学考察船成功穿越北极东北航道后,抵达冰岛进行正式访问,成为我国航海史上第一艘沿东北航道穿越北冰洋边缘海域的船舶(图示)。读图,回答下题。

小题1:造成图中①、②两海域表层水温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A.太阳辐射B.洋流C.海陆位置D.大气环流
小题2:在“雪龙”号穿越东北航道期间   
A.“雪龙”号始终在极昼中航行
B.洛阳的日落时刻逐日推迟
C.北京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小
D.班加罗尔(13N,77.5E)的昼长,先变长,后变短
小题3:全球气候变暖,使北冰洋地区的战略地位更为重要。下列各国中,受益最大的是
A.美国B.日本C.俄罗斯D.冰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读以某半球的某点为中心的俯视图(M点为极点,a表示晨昏线,MP和MO为两条经线,且P点为a线上的最高纬度),下列关于P、O两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P、O两点到M点的距离相等B.O点比P点先看到日出
C.线段PO为P、O两点的最短距离D.P、O两点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下表为世界四个地区连续两日的日出与日落时刻(北京时间)。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四地自转线速度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
A.③①④②B.④①③②C.②①③④D.①④②③
小题2:假如④地位于华北地区,次日午后出现一次降雨过程,原因最可能是
A.冷锋过境B.对流雨C.台风过境D.暖锋过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下图表示某时刻北半球某纬线上不同经度太阳高度分布规律。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此时北京时间为
A.0:30B.2:00C.5:30D.15:00
小题2:该纬线的纬度是
A.90°NB.75°NC.66.5°ND.60°N
小题3:永兴岛(17°N,112°E)是我国新成立的海南省三沙市政府所在地,此日前后,永兴岛
A.盛行东北风
B.昼最长、夜最短
C.正午太阳高度大于海口(20°N)
D.太阳直射点逐渐远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下图为地球某日太阳照示意图,图中阴影部会为黑夜,其他地区为白昼,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2)此时,赤道与晨昏线相交点的经度分别为           
(3)此时“北京时间”是            时。
(4)如果再过165天,太阳直射北纬15°,全球出现极昼的范围是            ,北极点正午太阳高度是        
(5)此时,与北京处于相同日期的经度范围为        向东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下图为“二分二至时地球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题。

小题1:地球由D向A运动过程中,我国可能出现的文化现象有
A.吃月饼,共庆团圆
B.荡秋千,踏青插柳
C.望双星,鹊桥相会
D.赛龙舟,端午吃粽
小题2:地球由B运动到D的时期内
A.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
B.南半球昼先渐长,再渐短
C.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小,再变大
D.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一直变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自转和公转是地球运动的两种最基本的形式。回答题。
小题1:地球自转和昼夜更替的周期分别是
A.24小时、23小时56分4秒   B.23小时56分4秒、12小时
C.23小时56分4秒、24小时D.12小时、24小时
小题2:下列现象是由地球自转运动引起的是
A.太阳的东升西落B.正午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随季节的变化
C.地球上的昼夜之分D.昆明每天的日出日落时刻不同
小题3:运行在赤道上空的同步卫星,其运行速度和地球的自转速度相比,正确的是
A.线速度相同,角速度不同 B.线速度和角速度都不同
C.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D.线速度不同,角速度相同
小题4:下图中,由于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造成平直河道两岸冲刷与堆积的差异(阴影部分为堆积物),若河流由西向东流,则正确的图示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下图所示是地球公转的轨道图,图中甲、乙、丙、丁四点将轨道均分成四等份,读图回答题。

小题1: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动所用时间最少的一段是(  )
A.甲→乙B.乙→丙C.丙→丁D.丁→甲
小题2:2012年2月10日,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时,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距甲、乙、丙、丁四点最近的是(  )
A.甲点B.乙点C.丙点D.丁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