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下图中OP、OM分别为某地二至日正午树影,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若一年中正午树影指向M侧时间大约是指向P侧时间的3倍,则O地的纬度位置为

A.7°45′N B.7°45′S
C.11°43′N D.11°43′S
【小题2】当该地正午影子顶端由M地往O方向移动过程中,
A.北半球日出时间越来越早
B.南半球日出时间越来越早
C.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越来越小
D.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越来越大


【小题1】D 
【小题2】B

解析试题分析:
【小题1】根据常识,影子朝南,则太阳位于北方。即当影长为OM时,正午太阳位于某地北方。影长为OP时,正午太阳位于南方。影子越长,说明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某地与直射点的纬度差越大。所以冬至日时纬度差更大,该地位于南半球。A、C错。若一年中正午树影指向M侧时间大约是指向P侧时间的3倍,即太阳直射点在某地以北活动的纬度范围是其以南纬度活动范围的3倍。已知最大活动范围是47度,只能在回归线之间,所以可以求出某地纬度为11°43′S,D对,B错。
【小题2】该地正午影子顶端由M地往O方向移动过程中,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正向南移动。此时北半球是夏半年,但日出时间越来越晚,A错。此时,南半球日出时间越来越早,B对。北半球直射点以北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越来越小,不是所有北半球地方,C错。南半球某地以南的各地,不是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越来越大,D错。
考点: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是

A.1月初 B.5月初 C.7月初 D.10月初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如图是2012年4月18日8时~4月19日8时我国部分地区降水分布示意图。若图示降水持续多日,最易发生洪涝的地区是(  )

A.江汉平原 B.四川盆地
C.珠江三角洲 D.长江三角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深圳市总人口性别比为118.34,即有100个女性人口,就有118.34个男性人口。人口性别结构已经从2000年的“男少女多”演变成2010年的“男多女少”。性别比十年上升20.6个百分点,其原因主要是

A.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 
B.生育观念的转变 
C.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D.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目前,网络购物已经成为不少人的购物选择。下图为某公司的电子产品生产、网上销售流程简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该电子成品三大仓储基地选址的主要原因是

A.靠近名牌大学,便于储备研发人才B.地处大中城市,便于提供充足用地
C.接近消费市场,便于成品就近配送D.劳动力丰富廉价,便于节约人力成本
【小题2】地理信息系统能够辅助该公司
A.创意新型产品B.调控生产流程
C.调研买家意愿 D.决策空间布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2013年中国正式成为北极理事会永久观察员国。开展对北极地区的考察对促进中国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下图为北极地区冰雪覆盖范围及变化预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影响北极地区冰雪覆盖范围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沿岸暖流加强B.全球气候变暖
C.极昼天数较多D.太阳辐射增强
【小题2】北极地区冰雪覆盖范围的变化会给中国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A.森林生态系统得以改善
B.极端天气事件明显减少
C.通往欧洲的北部航线开通
D.人口大量向北极地区迁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图为某城市布局示意图,据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在甲、乙、丙、丁四处开发房地产,最宜建高级住宅区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小题2】戊处经常发生堵车,修了立交桥后
效果仍不佳,最主要原因是
A.离城市中心近
B.上、下班车流量大
C.位于公路和铁路的交汇处
D.该城市向东的出城公路仅有一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福建武夷山,属典型的丹霞地貌。武夷山“岩岩有茶,非岩不茶”,岩茶驰名中外。茶王“大红袍”就根植在峡谷最深底部靠北的峭壁岩缝中,四周山峦屏障,岩壑间幽涧流泉,云雾弥漫。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读上右图,丹霞地貌发育过程中经历的地质作用排序正确的是

A.甲乙丁丙B.丁甲丙乙C.甲丙丁乙D.丁甲乙丙
【小题2】武夷茶岩生长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①日照充足  ②日照较短 ③冬暖夏凉 ④高温多雨 ⑤烂石砾嚷 ⑥深厚红壤
A.①③⑥B.②④⑤C.②③⑤D.①④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图(图)模型一、模型二分别是政策改变前、后的人口抚养比(非劳动力人口数/劳动力人口数)变化模型

【小题1】说明人口政策改变后

A.劳动力数量变化最快
B.劳动力负担一直增加
C.低龄人口增长较快,导致前期负担加重
D.劳动力人数增加,抚养比立即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