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口普查为国家进行宏观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信息基础,研究历次人口普查结果还可以了解人口发展的历史以及社会发展的变化,读我国四次人口普查金字塔图(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
(1)2010年与2000年人口相比,0~4岁婴幼儿人口下降了大约__________%。(2分)
(2)2010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8.87% ,比2000年上升1.91% 。______年人口普查数据表明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阶段。(2分)
(3)2000年10~14岁人口比例明显偏高,2010年20~24岁人口比例也明显偏高,这说明_______年到_______年我国曾出现过一次生育高峰。(2分)
(4)分别读1953年、1982年人口金字塔图,说明0~4岁与5~9岁两个年龄段人口比例之间的差异并分析原因。(4分)
1953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82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2分)
(2)2010(2分)
(3)1986 1990(2分)
(4)1953年:0~4岁婴幼儿比例明显高于5~9岁儿童比例,这是由于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医疗保健状况得到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2分)
1982年:0~4岁婴幼儿比例明显低于5~9岁儿童比例,这是由于20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人口快速增长的趋势得到有效的控制。(2分)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题读2000年图0~4岁婴幼儿所占比重是约为6.5%,2010年的比重是约为5.5%。第(2)题一个国家和地区65岁的人口占7%以上,表明已进入人口的老龄化阶段。第(3)题2000年10~14岁人口比例明显偏高,2010年20~24岁人口比例也明显偏高,表明这一年龄段的人口出生时,应是生育高峰,经计算应是1986年到1990年。第(4)题读图可知:1953年0~4岁婴幼儿比例明显高于5~9岁儿童比例,这说明新出生的人口多,由于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医疗保健状况得到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1982年:0~4岁婴幼儿比例明显低于5~9岁儿童比例,这说明新出生的人口少,这是由于20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人口快速增长的趋势得到有效的控制。
考点:人口的年龄结构
点评:本题结合图示考查对人口的年龄结构的判读及原因分析,试题难度较小,解题关键是会读人口的金字塔图,并识记人口老龄化的标准。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022
读“我国1949~1995年期间,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化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化曲线目前的总趋势均呈_____状态,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总趋势呈_____状态。
(2)从图中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化曲线的总趋势看,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已从20世纪70年代的“___型”、80 年代的“_____型”逐渐转变为90年代的_____、_____率阶段,已接近“_____型”。
(3)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速度较_____,原因是国家大力开展______________工作。
(4)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是: 我国总人口为____亿,年平均增长率比20世纪80年代末下降了4个千分点,表明我国有效地控制了____的势头,而且开始进人低生育水平的发展阶段,同时也反映了我国____进程加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地理教研室 题型:043
(1)图中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化曲线目前的总趋势均呈_____状态,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总趋势呈_____状态。
(2)从图中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化曲线的总趋势看,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已从20世纪70年代的“___型”、80 年代的“_____型”逐渐转变为90年代的_____、_____率阶段,已接近“_____型”。
(3)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速度较_____,原因是国家大力开展______________工作。
(4)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是: 我国总人口为____亿,年平均增长率比20世纪80年代末下降了4个千分点,表明我国有效地控制了____的势头,而且开始进人低生育水平的发展阶段,同时也反映了我国____进程加快。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