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图并根据相关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H区是著名的_________工业区。
(2)20世纪50年代后期以来,该区的煤炭工业趋于衰落,原因之一是__________逐渐代替煤炭,成为世界上的主要能源。
(3)20世纪70年代,该区的钢铁工业也开始衰落,原因之一是世界钢铁市场竞争激烈。当时,该区钢铁产品在亚洲的主要竞争对手来自( )
A.印度 B.中国 C.韩国 D.日本
(4)目前,在以下四种货物中,经F河运入该区且运量最大的是( )
A.煤炭 B.铁矿石 C.钢材 D.机械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高考三人行 地理 题型:043
珠江三角洲自古就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中心之一,而且是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地区。
读下图并根据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图示地区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
(2)珠江三角洲地区,长期以来在开展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简述该地区的重镇广州在唐代的经济格局中的地位。
(3)
材料一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规定广州是允许外商来华贸易的惟一口岸,而且即使在广州也百般限制中国人与外商的接触。政府特许的“十三行”不仅垄断了与外商的经济往来,还代政府出面办理交涉事宜。
材料二
乾隆皇帝在给英王乔治二世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丝斤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须之物,是以加恩体恤。”
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一直持续到鸦片战争前夕,而对广州的相关规定,就是这一政策的集中体现。试分析政策的制订反映了统治者何种心态,并对这一政策加以评价。
(4)18401856年,广州多次成为列强侵略中国的主要战场之一,试析其原因。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请扼要地说明这些变化的原因及其影响。
(5)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部分地区率先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原因何在?
(6)在上图所示区域内,香港以自由贸易(转口贸易)和金融服务而成为举世闻名的“自由港”;广州和珠海等地则以制造加工业而闻名。分析该地区的产业分布对本地区经济发展有何积极影响。
(7)运用所学知识,简要说明香港特别行政区在我国政治体制中的特殊地位,并分析“一国两制”在我国政治制度创新方面的重大意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下图,并根据相关知识判断题:
1.图中H区是
A.京津唐工业区 B.五大湖工业区 C.鲁尔工业区 D.英格兰工业区
2.20世纪70年代,该区的钢铁工业也开始衰落,原因之一是世界钢铁市场竞争激烈。当时,该区钢铁产品在亚洲的主要竞争对手来自
A.印度 B.中国 C.韩国 D.日本
3.目前,在以下四种货物中,经F河运入该区且运量最大的是
A.煤炭 B.铁矿石 C.钢材 D.机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1-2012学年河南省镇平一高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地理试卷(带解析) 题型:综合题
(8分)据了解,我国的水资源“既患寡又患不均”,在北方严重缺水的同时,南方却有大量富裕的水资源白白流入大海。为此,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就有了“南水北调”的战略设想。从那时起,有关部门组织各方面专家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目前东、中、西三线调水的规划方案(如下图)。读图并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东线从江苏扬州的江都提水,经京杭运河到天津;中线从 水库提水,流往 水库。再引水至 地区;西线从 江、 江、 河将水引入黄河,解决 地区的缺水问题。
(2)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目的是 ( )
A.解决长江流域洪涝灾害的问题 |
B.连通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水系以发展航运 |
C.利用流域间的落差发电 |
D.解决华北地区水资源不足的问题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3届河南省镇平一高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8分)据了解,我国的水资源“既患寡又患不均”,在北方严重缺水的同时,南方却有大量富裕的水资源白白流入大海。为此,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就有了“南水北调”的战略设想。从那时起,有关部门组织各方面专家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目前东、中、西三线调水的规划方案(如下图)。读图并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东线从江苏扬州的江都提水,经京杭运河到天津;中线从 水库提水,流往 水库。再引水至 地区;西线从 江、 江、 河将水引入黄河,解决 地区的缺水问题。
(2)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目的是 ( )
A.解决长江流域洪涝灾害的问题
B.连通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水系以发展航运
C.利用流域间的落差发电
D.解决华北地区水资源不足的问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