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浙江省高一10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2012年4月11日16时38分,北苏门答腊西海岸发生里氏8.7级地震,震源深度33千米,震中位于(2.3°N,93.1°E)。
材料二:玉树地震图
材料三:我国大陆部分地壳等厚度线图。
(1)为探测莫霍面的情况,在下列四地同时进行了地震波的测定,最迟从莫霍面传来地震波的是( )(2分)
A. 玉树 B. 成都 C. 上海 D. 北京
(2)在地壳等厚度线图中,0千米表示 (填界面名称),根据我国大陆部分地壳等厚度线图可以推断出,玉树地震的震源位于 (填“地壳、地幔或地核”),苏门答腊岛地震震源位于 (填“地壳、地幔或地核”)。(3分)
(3)掌握地震发生规律可有效减少危害,我们要了解青海省地球各圈层组成物质和结构特征,目前主要的研究依据是 ,试简述其研究原理。(5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浙江省嘉兴市高三上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海洋产业结构是指各海洋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构成关系,其划分依据为国民经济三次产业分类标准。下图为“2004~2011 年宁波市海洋经济产业结构统计图”,完成下列各题。
1.有关宁波市海洋产业的说法,正确的是
A.第一产业产值连续下降 B.第二产业生产水平较高
C.第三产业比重持续提升 D.第二产业变化幅度最大
2.宁波海洋经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途径有
①大力发展滨海旅游业; ②加快发展海洋运输业;
③稳定提高海洋捕捞业; ④大力开采滨海油气资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15-16学年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河南分校高一上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由于地球公转而产生的地理现象是( )
A.昼夜的更替
B.海洋中洋流运动产生有规律的偏向
C.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D.地球的赤道半径略长于极半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15-16学年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河南分校高一上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小到大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B.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总星系
C.地月系→银河系→总星系→河外星系
D.太阳系→银河系→地月系→总星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河北师大附中东校区高三第一次阶段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我国部分省区7月平均气温等温线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影响图中28°C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①太阳辐射 ②海陆分布 ③地形因素 ④副热带高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此时沿图中海岸线分布的28°C等温线自南向北观察到的现象,最可信的是
A.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 B.河流汛期逐渐变长
C.降水量越来越大 D.白昼时间越来越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湖南省高三10月月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1950~2010年世界及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人口变化过程。根据相关知识,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有关世界人口变化过程的表述,正确的是( )
A.1950~2010年人口死亡率大于人口出生率
B.1950~1970年人口死亡率下降幅度最小
C.1950~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基本不变
D.1950~197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
2.图中代表北美洲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高三全国大联考第二次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沿30°纬线某月平均气温曲线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月份最可能为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2.与乙地相比,甲地
A.热量充足 B.光照强烈
C.云量大 D.昼夜温差小
3.乙地比两侧气温高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 B.洋流 C.距海远近 D.地形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