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图11为“某区域不同时期海岸线位置示意图”;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一个区域地表形态的变化往往受另一个区域物质运动的影响。

(1)描述图示期间该区域陆地变化特点(2分),并指出其泥沙主要来源区(1分)。(本题共计3分)

(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泥沙来源地生态环境问题对该区域陆地变化的影响?(本题共计4分)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11为我国2009年4月10日下午沙尘暴区域(阴影部分)图。

材料二:我国某研究机构,2001—2006年在B沙地进行了放牧试验,试验分为3个放牧强度进行,即重牧(HG)(6只羊/公顷)、中牧(MG)(4只羊/公顷)、轻牧(LG)(2只羊/公顷),主要研究不同放牧强度对草地植被的影响。图12是根据实验结果绘制的图表。

(1)说出图示沙尘暴区域的地表环境特点。

(2)图中A荒漠带有向南迁移的趋势,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3)分析图12可以看出,在放牧试验的最初2年,各放牧强度的物种丰富度和植物多样性均呈现__________    趋势,变化幅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      __________    。但从第3年开始,  _____  区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明显下降。从实验中可以看出,要保持沙质草地牧区植被的物种丰富度和植物多样性应采取     ________     放牧强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2-2013学年江苏海安县实验中学高二上期中考试地理试卷(选修)(带解析) 题型:综合题

该为“我国某区域图”,结合所给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

材料一 图中M地区是我国最先实行“保护性耕作法”的地区,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N地区也开始推行这种耕作法。
材料二 农业部于2003年11月6日发文要求:在我国75%以上的农村地区要逐步推广中国农科院、内蒙古农科院的农业耕作研究成果“保护性耕作法”。对耕地实行浅耕或免耕措施,并在农作物收割时,用秸秆粉碎机将农作物秸秆粉碎回田(地),或将庄稼茬子留在田(地)里过冬。
材料三 表2中的数据是图中M地区已推行“保护性耕作法”,而N地区没有实行时的土壤、大气在春、冬季时平均情况统计资料。
表2:M、N两地不同耕作方法对环境影响

地区
土壤水分
土壤空气
土壤有机质
大气悬浮质
大气水分
M
23.5%
16.7%
3.2%
3.4%
34.5%
N
6.3%
25.5%
0.7%
14.6%
18.6%
(1)填出图中两个地区的名称。
M________;N________。这两个地区被誉为“________”。(6分)
(2)“保护性耕作法”的主要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材料三显示,“保护性耕作法”保护了土壤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使大气中________减少,________增加。(4分)
(4)图中地区在发展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可能产生哪些问题?实施“保护性耕作法”以后,对农业生态环境可以有哪些改善?(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扬大附中东部分校2009---2010学年度高二地理学情调查 题型: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图11为我国2009年4月10日下午沙尘暴区域(阴影部分)图。

材料二:我国某研究机构,2001—2006年在B沙地进行了放牧试验,试验分为3个放牧强度进行,即重牧(HG)(6只羊/公顷)、中牧(MG)(4只羊/公顷)、轻牧(LG)(2只羊/公顷),主要研究不同放牧强度对草地植被的影响。图12是根据实验结果绘制的图表。

(1)说出图示沙尘暴区域的地表环境特点。(3分)
(2)图中A荒漠带有向南迁移的趋势,其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
(3)分析图12可以看出,在放牧试验的最初2年,各放牧强度的物种丰富度和植物多样性均呈现__________   趋势,变化幅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      __________   。但从第3年开始, _____ 区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明显下降。从实验中可以看出,要保持沙质草地牧区植被的物种丰富度和植物多样性应采取     ________    放牧强度。(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届江苏海安县实验中学高二上期中考试地理试卷(选修)(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该为“我国某区域图”,结合所给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

材料一 图中M地区是我国最先实行“保护性耕作法”的地区,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N地区也开始推行这种耕作法。

材料二 农业部于2003年11月6日发文要求:在我国75%以上的农村地区要逐步推广中国农科院、内蒙古农科院的农业耕作研究成果“保护性耕作法”。对耕地实行浅耕或免耕措施,并在农作物收割时,用秸秆粉碎机将农作物秸秆粉碎回田(地),或将庄稼茬子留在田(地)里过冬。

材料三 表2中的数据是图中M地区已推行“保护性耕作法”,而N地区没有实行时的土壤、大气在春、冬季时平均情况统计资料。

表2:M、N两地不同耕作方法对环境影响

地区

土壤水分

土壤空气

土壤有机质

大气悬浮质

大气水分

M

23.5%

16.7%

3.2%

3.4%

34.5%

N

6.3%

25.5%

0.7%

14.6%

18.6%

(1)填出图中两个地区的名称。

M________;N________。这两个地区被誉为“________”。(6分)

 (2)“保护性耕作法”的主要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材料三显示,“保护性耕作法”保护了土壤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使大气中________减少,________增加。(4分)

(4)图中地区在发展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可能产生哪些问题?实施“保护性耕作法”以后,对农业生态环境可以有哪些改善?(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某城市东西相距25千米,甲、乙、丙、丁分别表示该城市不同的区域。图11为该城市沿东西方向“人口密度与土地价格分布曲线图”,读图完成19—20题。

19.该城市中心商务区可能位于

   A.甲区          B.乙区           C.丙区           D.丁区

20.若甲、乙、丙、丁为四个功能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区人口密度小,工业区位条件最差        B.乙区土地价格高,以仓储和绿地为主

 C.丙区住宅用地为主,人口密度大              D.丁区基础设施完善,土地价格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