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图表分别表示2011年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在产业和空间的转移(占总量比重),读图和表,完成下列问题。
流出 | 省(市) | 四川 | 湖南 | 安徽 | 江西 | 河南 | 贵州 |
占总量比重/% | 16.1 | 10.6 | 10.6 | 8.6 | 8.3 | 6.1 | |
流 入 | 省(市) | 广东 | 浙江 | 上海 | 江苏 | 北京 | 福建 |
占总量比重/% | 35.5 | 8.9 | 7.2 | 5.6 | 5.6 | 5.6 |
(1)据图分析2011年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及其原因。
(2)据表分析2011年我国人口跨省流动的空间特征,并说明主要原因。
(3)农村劳动力跨区域流动对迁入地经济发展的有益影响主要有哪些?
【答案】 从转移的空间看,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就地转化的同时大量向外流动或迁移;就地转化是因为离土不离乡,可同时兼顾农业生产活动;向外流动或迁移是因为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主要由中西部省区流向东部沿海省区;从经济欠发达的省区流向经济发达的省区。主要是经济原因(或为了获取较高的经济收入,较多的就业机会,较好的生活环境等) 对迁入地:推动工业化发展;促进城市化水平提高;优化产业结构
【解析】(1) 直观的读图和表格,从转移的空间看,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就地转化的同时大量向外流动或迁移;就地转化是因为离土不离乡,可同时兼顾农业生产活动;向外流动或迁移是因为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发达地区吸引欠发达地区的人口。
(2) 影响我国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我国人口跨省流动主要由中西部省区流向东部沿海省区;从经济欠发达的省区流向经济发达的省区。主要是经济原因(或为了获取较高的经济收入,较多的就业机会,较好的生活环境等) 。
(3)人口的迁入对迁入地来说:带来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推动工业化发展;促进城市化水平提高;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利于优化产业结构。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以下材料是20世纪下半叶我国强沙尘暴发生频率与土地沙化速度统计表,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表中显示我国的土地沙化速度在不断加快,其原因可能是( )
A.西北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B.南方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出现沙化
C.长江中上游地区毁林现象严重 D.华北地区土地盐碱化面积扩大
【2】为了制止强沙尘暴次数增多和沙化速度加快的趋势,我们应采取的积极有效的措施是
A.开采地下水灌溉,变沙地为耕地和草地 B.在干旱地区减少耕地,扩大牧场载畜量
C.在农牧交错地带,逐步推进退耕还草
D.在干旱地区禁止任何经济活动的开展,以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近年来,被誉为“长江之肾”“鸟类天堂”的鄱阳湖区持续干旱,2012年1月的水位更是创下60年来历史新低。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据图分析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水位低于12 m的枯水天数,2010年比2000年延长124天
B.2006年鄱阳湖区降水偏多
C.目前水位的快速下降,还没有影响到湖区航运、渔业以及居民生活用水
D.鄱阳湖枯水期呈现出现时间提前、结束时间退后的趋势
【2】鄱阳湖是水位季节变化巨大的吞吐型湖泊。分析鄱阳湖低水位持续时间总体变长的主要原因( )
A.湖区附近用水增加
B.长江干流对鄱阳湖湖水顶托作用加强
C.三峡水库蓄水之后导致长江中下游来水减少
D.全球变暖蒸发加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不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是
A. 尊重和关心生物群落 B. 建自然保护区保护地球的生存能力和生物多样性
C. 加大煤铁采挖力度,以获高额利润 D. 使人口数量保持在地球的承载力之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从20世纪90年代起,新疆开始大规模发展番茄种植、加工业,番茄的生产加工能力占到全国近90%,番茄酱的出口,为新疆农民增收和特色产业发展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下图为“新疆2001年~2007年番茄产量和面积的变化图”。据图完成下列各题。
【1】新疆地区能生产优质番茄的主要原因是
①夏季日照时间长,光热资充足 ②昼夜温差大
③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 ④科技先进,机械化程度高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新疆地区番茄种植的主要限制性自然因素是
A.市场狭小 B.水资紧缺
C.价格低廉 D.劳动力严重短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以下关于四季和五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天文上夏季是一年中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
B. 北温带许多国家在气候统计上将2、3、4月划为春季
C. 天文上以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划分五带
D. 苏州(北纬31°19′,东经120°37′)为北温带,既无阳光直射又无极昼极夜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