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2016年11月,由袁隆平领衔的“华南双季超级稻年亩产三千斤绿色高效模式”获得全面成功。该模式实现了全程机械化,选育的超级稻新组合年亩产打破双季稻产量1500公斤的世界纪录。这体现了农业区位影响因素的变化,其中变化最明显的因素是
A.国家政策B.科学技术
C.交通运输D.市场需求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我国某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迁移率(净迁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随时间变化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区人口增长率最高的时期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③时期以后人口迁移率下降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 劳动力导向型产业转移 B. 生态环境恶化
C. 技术人才外流 D. 本地人口大量外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轮廓及其主要山脉和城市分布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1】对图中山脉的表述,与事实相一致的是
A. 图①中山脉是我国第一、二阶梯的界线,图③中山脉是我国南北方的界线
B. 图②中部为天山山脉,其向东延伸便是③中的秦岭
C. 图②最北一列是阿尔泰山,图④中北侧一列是祁连山
D. 图①中的山脉是巫山,图②南侧山脉与图④中北侧山脉是同一山脉
【2】对图中四省区的表述,正确的的是
A. ①有我国重要的商品粮、棉地基,②有我国重要的基塘农业
B. ②④都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C. ②有我国著名的河谷农业,④分布着绿洲农业区
D. ①②③④都有商品粮、棉基地
【3】对甲、乙、丙、丁四个省级行政区行政中心的表述,正确的是
A. 甲位于汉江与长江汇合处,水陆交通便利
B. 乙位于塔里木河沿岸,因河运而兴起
C. 丙是我国十大古都之一,地处汉中谷地
D. 丁是我国海拔最高的城市,位于雅鲁藏布江沿岸,因河运而兴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古诗是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古诗不仅诗句优美,表达作者情感丰富,同时还蕴含着科学知识。根据地域分异规律的知识及图,回答下列各题。
【1】“五原春色归来迟,二月垂柳未挂丝。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其中描述的现象( )
A. 反映了经度地带分异规律 B. 是两地热量差异造成的 C. 是由于流经两地的河流不同造成的 D. 是一种地方性分异规律
【2】“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从地理角度理解( )
A. 说明了冬季风到达不了玉门关 B. 反映了从赤道到两极热量条件的差异 C. 反映了玉门关的水分条件不适合杨柳种植 D. 反映了玉门关以西绝对无杨柳生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甘肃金昌,因矿而兴,也因矿而痛。长期以来,以矿产采选、有色金属冶炼及相关化工产品加工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导致资源消耗高、环保压力大、产业链条短、资源依存度强。金昌曾两度戴上全国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十大城市“黑帽子”。河西堡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是金昌市的循环经济工业园区。读“甘肃河西堡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图”,完成下列各题。
(1)简述金昌发展循环经济的必然性。
(2)金昌实现资源循环利用是如何体现可持续发展内涵的?
(3)金昌市通过哪些途径实现了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图示水循环类型属_______________,水循环环节中A代表___________。
(2)图中丙处地貌是____________,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图中甲处的地质构造是_______,地形是_______,地形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
(4)甲、乙、丙、丁处有一处为良好的储水构造,一处为良好的储油构造,其中储油为______,储水为_______。
(5)若该地位于南美洲东南部,则流经该地沿岸的洋流名称是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某地(60°N,80°E)静风林区二氧化碳浓度(单位:ppm)时空分布图(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地的主要植被类型及这种植被类型的最大地带性分布区分别是
A. 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欧大陆东部
B. 温带落叶阔叶林 北美大陆
C. 亚寒带针叶林 南美大陆
D. 亚寒带针叶林 亚欧大陆
【2】若m、n表示年平均状况下,当地0时、6时、12时、18时中连续的两个时间,则据图中信息可知m、n分别为
A. 0时、6时 B. 6时、12时
C. 12时、18时 D. 18时、0时
【3】在m到n时段内静风林区二氧化碳浓度变化较大,且m到n持续时间较长的季节是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南美洲某区域图,结合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A城市(33.4°S,70.7°W,海拔520米)
材料二:B城市(34.3°S,58.5°W,海拔25米)
(1) 判断A、B两城市的气候类型,并从大气环流角度分析其成因。
(2) 比较A、B两城市气温和降水差异,并分析气温差异的形成原因。
(3) 描述C河段的水文特征。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