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下为某地不同发展阶段的示意图。
读图,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回答
⑴ 阶段一该地区工业发展的主要优势是 ;该地区城市化发展的主要 动力是 。
⑵ 简述阶段二时期该地区工业与城市的发展对当地产生不利影响的主要表现。
⑶ 从发展阶段二到发展阶段三该地区进行了大规模整治,结合图中信息试简述为了工业和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该区域采取的主要措施。
【答案】(1)矿产资源丰富 工业化
(2)环境污染加剧、资源过度开采、湿地破坏(写资源、生态、污染三个方面的问题)
(3)调整工业结构:煤炭、钢铁、机械、化学工业数量减少;出现新兴电子工业。
调整工业布局:钢铁、机械、化学工业等传统工业向城市东北方向、河流下游方向移动,并趋于集中。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绿化防护带
加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多所大学加大科技投入、调整了城市功能区,使得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更加合理等
【解析】
本题以某地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为背景,考查比工业发展的区位因素,考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1)考查工业区位因素。据图可知,第一阶段图例显示,该地区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为工业发展提高了能源资源;工业化的发展可以带动城市化的发展,故该地区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工业化.
(2)据图可知,阶段二,该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迅速,对资源、生态、环境等方面造成破坏。工业发展消耗大量的矿产资源,导致资源过度开采;城市化的发展,造成湿地的破坏;工业排放大量的污染物质,导致环境污染。
(3)考查区域工业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据图可知,从阶段二到阶段三,该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整治,主要表现为:调整工业结构和工业布局,减少了煤炭、钢铁、机械、化学等工业部门,出现了新兴电子工业;钢铁、机械、化学等传统工业向城市东北(河流下游)方向移动,并趋于集中;建立自然保护区,营造绿化林带等,发展科技教育、完善交通、城市功能合理分区等。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琥珀是地质时期松脂类树木分泌的树脂由于地壳运动埋藏于地下,经矿化后形成的有机化石。缅句北部的胡康谷地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琥珀产地之一,以沼泽、洼地为主。该地区处于印度洋板块北部边缘。白垩纪时期,当松脂类树木受到火山灰石块的砸击,动物撞击等损害时,在高气温环境下会从伤口处流出树脂,有些树脂会浸没一些昆虫,形成虫珀。通体透明的虫珀被誉为“时间胶囊”,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下图为胡康谷地位置及矿区示意图。
(1)每年5-10月份胡康谷地无法开采琥珀,简述其原因。
(2)分析地质时期胡康谷地有利于虫珀形成的自然条件。
(3)指出虫珀的科研价值,并说明虫珀比石质化石的科研价值更大的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某地天气系统和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乙地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受冷锋影响,气温将降低
B. 受暖锋影响,气温将升高
C. 受冷锋影响,气压将降低
D. 受暖锋影响,气压将升高
【2】有关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图示地区地质构造为褶皱 B. 乙地背斜成山
C. 丙地向斜成谷 D. 丙、丁之间有断层
【3】受侵蚀作用影响最强的地区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巴拉那河是南美洲第二大河,干流及其支流两岸覆盖着粘土,它与乌拉圭河汇合后称拉普拉塔河,最后注入大西洋,它是巴西、阿根廷和巴拉圭三国的重要水上通道。下图为巴拉那河流域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巴拉那河下游分布有大面积沼泽,其主要成因是
A. 地形低平,排水不畅 B. 全年多雨,降水丰沛
C. 海拔较高、冻土广布 D. 土质粘重,容易下渗
【2】巴拉那河流域的综合开发利用合理的是
A. 上游地区多沼泽,发展航运业
B. 在圣保罗附近利用资源发展钢铁工业
C. 下游地区地势低平,发展甜菜种植
D. 流域内部落差大,可以全流域发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纳瓦里诺岛是 智利的岛屿,位于火地岛的南面。岛屿面积2473平方千米,人口1677 人(2012年),人口稀少。岛上最高点海拔1195米,岛的北部年降水量467毫米,南部年降水量800毫米。最热月平均气温为9.6℃,最冷月平均气温为1.9℃。岛上有一些农场。下图示意纳瓦里诺岛分布。据此完成问题。
【1】纳瓦里诺岛南部降水多于北部的原因可能是
A. 位于盛行西风迎风坡,多地形雨 B. 频临德雷克海峡,有暖流流经
C. 受极锋影响,多锋面气旋雨 D. 山脉西北走向,利于西风深入
【2】纳瓦里诺岛最热月平均气温较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 海陆位置 B. 纬度位置 C. 气压带与风带 D. 地形地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季风指数是季风现象明显程度的量值,其大小反映一个地区季风环流的强弱程度。下图示意我国东部地区1880-2000年的夏季风指数(a)和冬季风指数(b)距平(距平是某一系列数值中的某一个数值与平均值的差)值曲线。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1960—1970年期间,与多年平均状况相比
A. 东北地区冻土厚度偏薄 B. 华北地区植物发芽较晚
C. 西北地区天山雪线偏高 D. 南方冻雨频次偏低
【2】下列年份,我国江淮地区伏旱期不明显的是
A. 1890年 B. 1920年 C. 1940年 D. 1960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大湖效应指的是冷空气遇到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通常是湖泊)从中得到水蒸气和热能,然后在湖泊迎风岸形成雨、雪、雾等现象。下图为美国五大湖区年平均降雪量(1971~2000年)的空间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下图为五大湖区东岸附近一年中气温与水温变化示意图。由大湖效应产生降雪的主要时期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与大湖效应产生的降雪过程原理类似的天气系统是( )
A. 暖锋 B. 冷锋 C. 气旋 D. 反气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和自然带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山脉东侧山麓地带的气候类型是
A. 热带沙漠气候 B. 温带大陆性气候
C.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D. 温带季风气候
【2】导致图中山脉东西两侧自然带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A. 太阳辐射 B. 大气环流 C. 地形 D. 洋流
【3】该区域可能位于
A. 日本本州岛 B. 澳大利亚大陆东部
C. 非洲马达加斯加岛 D. 南美洲南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材料和图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希望中学地理实验小组对某城市四个住宅小区的环境进行观察测算,得到了白天(晴天)6:00至18:00的温升数据并绘制了图甲、图乙(基准温度取某日平均温度)。
材料一 几种下垫面的吸收率。
下垫面 | 道路(沥青) | 混凝土 | 砖 | 石 | 土壤(黑土) | 沙漠 | 草 | 水 |
吸收率 | 0.8~0.95 | 0.65~0.9 | 0.6~0.8 | 0.65~0.8 | 0.6~0.95 | 0.55~0.85 | 0.74~0.84 | 0.9~0.97 |
材料二 图甲中小区①为下垫面吸收率较高的小区,平均吸收率为0.74;小区②为下垫面吸收率较低的小区,平均吸收率为0.64。
材料三 图乙中小区③为风速较大的小区,风速为3 m/s;小区④为风速较小的小区,风速为2.5 m/s。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下垫面的吸收率对小区温升的影响及原因。
(2)根据材料三分析风速与热岛强度的关系与原因。
(3)分析该实验小组研究成果对小区建筑规划和设计有何启发。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