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读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图示地区的最大海拔高度可以达到
A.1200米B.1201米
C.1399米D.1400米
【2】图中陡崖的高差可能是
A.101米B.198米C.398米D.601米
【3】对流层大气平均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约0.6℃。图中两山峰气温差的取值范围为
A.0℃~1.2℃B.1.2℃~2.4℃C.2.4℃~3.6℃D.0℃~2.4℃
【答案】
【1】C
【2】C
【3】D
【解析】
【1】图示地区等高距为200米,最大海拔高度在1200-1400米之间,但不能等于1400米。因此最大海拔高度可以达到1399米。C正确。故选C。
【2】图示地区等高距为200米,陡崖由2条等高线相交,根据陡崖相对高度的计算:(n-1)d≤△H <(n+1)d(n为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的条数,d 为等高距),计算可知,陡崖相对高度范围是200≤△H<600米,398米在此范围内,C正确。故选C。
【3】图示地区等高距为200米,左侧山峰海拔高度在1200-1400米之间,右侧山峰海拔高度在1000-1200米之间,两山峰相对高差为0-400米,因此两山峰气温差的取值范围为0℃~2.4℃,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土壤微生物生物是指土壤中体积很小的活的细菌、真菌、藻类和土壤微动物体内所含的生物总量。它是土壤有机质转化的主导因子,对了解土壤肥力具有重要意义。下图为岷江上游河谷各类植被在土层0-10厘米不同季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分布特点是
A. 春夏季多,秋冬季少 B. 随纬度升高而降低
C. 夏秋季多,冬春季少 D. 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2】影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含量多少的主要因素是
A. 土壤有机质含量 B. 土壤湿度和温度
C. 海拔高度和降水 D. 植被的疏密程度
【3】与春季相比,秋季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最高的主要原因是
A. 有大量凋落物进入土壤 B. 秋季微生物繁殖快
C. 气温回升生物生长旺盛 D. 土壤湿度和温度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小明同学去图中所示北极地区某地旅游,他在日记中写到:“我来到的这座城市地处北极圈以内,据当地人说,太阳从5月21日起就一直悬挂在天空,虽然每天也在不停地向着一定的方向运转,但不会落下,在天空中绕着圈子移动。漫步街头我看见了许多法国梧桐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城市最有可能位于图中的( )
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
【2】与同纬度其他地区相比,该地能够生长法国梧桐树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B.大气环流C.海陆位置D.洋流
【3】该城市一年中结束“太阳一直悬挂在天空”现象的时间大约是( )
A.5月27日B.6月21日C.7月18日D.7月24日
【4】②、③两地1月均温相差近30℃,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B.大气环流C.洋流D.海拔
【5】中俄在①处合作开发天然气资源并运往中国,目前运往中国的液化天然气采用的运输方式是( )
A.海运B.铁路C.公路D.管道
【6】对②所在国的描述符合实际的是( )
A.夏季多冰雹B.春季多沙暴C.沿海多峡湾D.内陆多湖泊
【7】④位于低缓的高原边缘,该高原由高大变成低缓的原因是( )
A.流水侵蚀B.冰川侵蚀C.地壳沉降D.海浪侵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南美白对虾适应能力强,一般在沿海地区养殖。甘肃景泰川灌区20世纪90年代被迫弃耕,近年来,当地通过开挖池塘,汇水养殖南美白对虾,井拾土造田使大部分弃耕地得以种。下图示意景泰川位置。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景泰川灌区通过养殖对虾使弃耕地得以复种的基本原理是
A. 挖塘抬土,地下水位降低B. 对虾吸收,水体盐度变淡
C. 降水增多,盐分淋溶增强D. 气温降低,土壤蒸发减弱
【2】与我国沿海主产区相比,景泰川产出的对虾品质更高的原因是
A. 水温高B. 盐度大C. 污染少D. 饵料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B岛气候湿热,人口稀疏,旅游业是其支柱产业。岛上难得一见的美景“荧光海”其实是平静湿热的海域中是生长的鞭毛藻在收到外界扰动时,像萤火虫一样释放出的生物光。在漆黑的夜晚,点点荧光犹如蓝色星河坠入人间。鞭毛藻的生长对阳光、营养和水质的要求很高,观光者需要划船穿过茂密的红树林方可到达观赏区。下图示意B岛地理位置。
(1)说明B岛气候湿热的原因。
(2)分析B岛“荧光海”形成的有利条件。
(3)某游客曾计划在2017年3月30日(农历三月初三)晚上前往该岛观赏“荧光海”。请根据天文和气候条件判断当晚是否合适,并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圣劳伦斯河(下图a)是一条著名的“冰冻之河”。 下图b示意蒙特利尔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蒙特利尔附近河段结冰期大致为:
A. 2个月 B. 3个月 C. 4个月 D. 5个月
【2】据图示信息推测,冬季可能不结冰的河段位于
A. 安大略湖至普雷斯科特河段 B. 普雷斯科特至康沃尔河段
C. 蒙特利尔至魁北克河段 D. 魁北克以下河口段
【3】减少该河凌汛危害的可行措施是:①加深河道 ②绿化河堤 ③分段拦冰 ④拓宽河道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某季节气压带和风带局部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气压带、风带中
A.甲为南半球极地高气压带B.甲为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C.乙风带为南半球中纬西风带D.乙风带为北半球低纬信风带
【2】图示季节,北京地区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C.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D.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图6为某摄影爱好者在图5中广袤草原上拍摄的“日出”美景。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摄影爱好者拍摄“日出”美景的方向和北京时间分别是
A. 东南 7月1日06时 B. 东北 7月1日06时
C. 东北 1月1日12时 D. 东南 1月1日12时
【2】拍摄“日出”美景的地点是图5中的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浙江在古代良渚文明时期(距今4500~5300年)就形成了相对浓郁的商业氛围。浙江的茶叶、丝绸、草药和瓷器是古代浙江主要的贸易货物,名满全国,在与福建同类产品的竞争中占有显著优势。京杭大运河在隋唐开凿时直抵杭州,开凿后是南北方物资运输的主要通道。下图为良渚地理位置及其周边地区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良渚文明时期,浙江就已经形成了浓郁的商业氛围,其根本原因是
A.自然环境差异显著B.临海对外交流便捷
C.陆路交通十分便捷D.人口密集,市场广阔
【2】古代福建在茶、药材等农产品贸易中与浙江竞争处于劣势,主要是因为
A.农产品品质差B.距市场远,成本高
C.生产技术落后D.土地少,产业规模小
【3】开凿京杭大运河对杭嘉湖平原的影响是
A.湿地面积扩大B.农业结构调整
C.人口规模减小D.文化氛围减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