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近年来,在经济发达地区出现民工荒问题的同时,我国中部一些省(区)的农村却出现了“农民荒”。河北、山西、湖南、内蒙古等省(区)本来是农业大省(区),但在广大农村地区,年轻人变得越来越少。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地区中最早出现民工荒的是

A.珠三角地区 B.长三角地区 C.环渤海地区 D.华中地区

2.由上述材料可知,经济发达地区民工荒问题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A.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老龄化加重,劳动力短缺

B.农民工的待遇长期没有得到改善

C.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呈明显下降趋势

D.民工流向呈多元化发展

3.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转入非农产业,务农劳动力老龄化开始显现,能够有效缓解“民工荒”的措施是

A.改变农业经营方式,提高农民收益

B.提高农村生育率,增加少年儿童数量

C.增加农业补贴,吸引农村青壮年回乡务农

D.完善农村基础设施,鼓励人口迁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7届广东省、潮州金中高三8月联考文综地理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经纬网图,图中箭头为地球自转方向,阴影为黑夜,此时在丙地正好可以看到日落的景观。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

A. 飞机先向东北后向东南飞 B. 飞机先向西南后向西北飞

C. 抵达甲地时,当地时间为当日17:20 D. 抵达甲地时,当地时间为当日17:40

2.

A. 北印度洋海水向东流 B. 长江中下游处于伏旱期

C. 黄河正处于枯水期 D. 南极高压正处于强盛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高中地理 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单元检测(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是沿某段纬线地下震源深度及频度分布示意图(P点以西为大陆,PQ为海洋,QR为岛屿,R点以东为海洋)。据此回答问题。

1.图示地区位于哪两个板块交界处(  )

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B.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C.非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D.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

2.下列关于该岛屿受地震影响产生的破坏程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岛屿东侧大于西侧

B.同样震级,震源a造成的破坏程度大于b

C.同样震级,震源a造成的破坏程度大于d

D.同样震级,震源b造成的破坏程度大于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7届宁夏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扎日南木错亦称塔热错,位于藏北高原南部。图为扎日南木错等深线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某地理研究小组对该湖进行探究后得到了以下结果,其中正确的是

A.湖泊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 B.湖泊可能是淡水湖

C.该湖泊最可能为构造断陷湖 D.该湖泊东西最长距离可达58 km

2.扎日南木错南岸水下坡度较大,而西北岸水下坡度较小,其影响的主要因素是

A.岩浆活动 B.河流作用 C.土壤侵蚀 D.植被固沙

3.1999年以后,扎日南木错水位呈上升趋势的原因是

A.引湖水灌溉量减小 B.大气降水补给减少

C.冰川融水补给增加 D.流域内蒸发量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7届湖南长沙市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周测地理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伊犁河谷被誉为“塞外江南”“西域湿岛”。读伊犁河谷及周边区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伊犁河谷成为“西域湿岛”的原因。

(2)简述图示地区城市分布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原因。

(3)霍尔果斯市设立了经济开发区,实施招商引资。广东省某一纺织品出口企业欲到霍尔果斯市投资建厂,请分析其可行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7届湖南长沙市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周测地理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某年5月1日至10月31日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125°E-140°E)逐日平均位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正常年份,我国江淮地区梅雨开始时,下列地区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纬度大致相当的是

A.菲律宾南部 B.江西、福建 C.江淮地区 D.华北地区

2.Ⅲ次序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黄河中下游正值汛期 B.华北地区暖风带来频繁的暴雨

C.美国北部小麦正在收割 D.德干高原气温达到全年的最高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高中 中国地理 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课时作业(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是“某地7月份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

1.对图示地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我国夏季最高气温出现在A地区

B.棉花生产是B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

C.C地形区北坡降水比南坡多

D.D地形区水土流失严重

2.近年来,图示地区粮食播种面积逐渐减少,葡萄和啤酒花的种植面积逐渐扩大,与其经济和生态的合理性无关的因素是(  )

A.充分利用当地光照强、温差大的气候优势

B.增加地面植物的覆盖,减轻风沙危害

C.减少粮食生产中过多对水源条件的依赖

D.当地居民有喜好吃葡萄喝啤酒的生活习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西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阅读图表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8分)

表1 2000年中国跨省人口流动的地区构成

流出

省(市)[]

贵州

四川

湖南

江西[]

河南

安徽

其他

占总量比重(%)

6.1

16.1

10.6

8.6

8.3

10.6

39.7

流入

省(市)

福建

北京

上海

江苏

浙江

广东

其他

占总量比重(%)

5.6

5.6

7.2

5.6

8.9

35.5

31.6

1.结合上图,从三大产业的角度简述2000年中国农村劳动力产业转移的流向特征。(2分)

2.结合表1,说出2000年中国人口跨省流动的空间特征,并分析其原因。(8分)

3.目前我国国内人口流动和迁移以务工和经商为主要形式,这对我国乡村有何影响?。(8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湖南湘潭一中、岳阳一中高二上联考期中地理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不同地区的荒漠化成因不同。下列风沙地域与成因说法的组合,正确的是( )

A.河套平原—过度放牧 B.锡林郭勒草原—过度采矿

C.南疆—过度利用水源 D.河西走廊—过度樵采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