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三角洲某中心城市周边的农民竞相在自家的宅基地建起了“握手楼”,如下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农民建“握手楼”的直接目的是( )
A. 吸引外来人口定居 B. 吸引城市周末度假
C. 增加自住房面积 D. 出租房屋增加收入
2.“握手楼”的修建反映该中心城市( )
A. 居住人口减少 B. 城市房价昂贵
C. 人居环境恶化 D. 城区不断扩大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学年河北省唐山市高一3月月考地理(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长三角地区已经初步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南京和杭州为副中心的长三角大都市圈空间圈层城市体系。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常考点)图中南京都市圈中的城市按等级可分为( )
A. 2级 B. 3级 C. 4级 D. 5级
2.(常考点)根据中心地理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扬州市比杭州市提供的服务种类少
B. 苏州市是上海都市圈的经济中心
C. 城市体系中上海市的服务范围最大
D. 宁波市比德清市的服务功能更全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学年山东省青岛市高一3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我国某海滨小城功能区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阴影区代表的功能区最有可能是
A. 商业区 B. 住宅区 C. 工业区 D. 仓储区
2.该功能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 城区中心,接近市场
B. 临河濒海,环境优美
C. 交通沿线,物流便捷
D. 沿河分布,运费低廉
3.影响火电厂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 历史 B. 经济
C. 环境 D. 交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学年山东省青岛市高一3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某城市人口增长率曲线图(横纵坐标数值变化相同)。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城市人口数量开始增加时间是 (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有关图中各阶段人口变化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①~③阶段,人口增长速度较快
B. ③~④阶段,人口数量增加缓慢
C. ④~⑤阶段,迁移人口数量基本不变
D. ⑤之后阶段,人口老龄化得到遏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年度下上饶县二中高一期中模拟测试卷地理(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经国务院批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以2010年ll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间。此次普查的主要目的是查清十年来我国人口在数量、结构、分布和居住环境等方面的变化情况,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根据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2000—2010年,合肥市城镇人口由l88万人增加到360万人,净增172万人,年均增长9.1%,合肥市城镇化率由44%提高到62.1%,年均提升l.8个百分点。城镇人口增长率及城镇化率均高于同期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
材料二 :
(1)合肥市市区人口增长速度超过全省平均人口增长速度,请说明合肥市人口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
(2)读材料二,说出安徽省面临的人口问题,试列举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年度下上饶县二中高一期中模拟测试卷地理(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日本、荷兰等资源小国人口的合理容量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
A. 国土狭小、气候适宜 B. 消费水平较高 C. 地域开放程度髙 D. 人口素质较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7届北京市石景山区高三3月统一练习文综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360大数据中心基于9亿用户春运的迁徙态势,发布了2017年春节“空城指数”图,图中四城市均有一半以上人口离开。读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北京空城主要是因为居民外出旅游 ②上海空城指数高与其经济发展水平有关
③广州空城指数最高,外来人口最多 ④深圳春节人口流动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⑤四城市流出的人口以中青年为主体 ⑥春节人口流动有利于促进传统文化发展
A. ①③④ B. ②③⑤ C. ②⑤⑥ D. ①④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学年山东省二区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年日照百分率是指一地的一年内实照总时数与同时期可照总时数的百分比的累年平均值。下图为中国年日照百分率图。读图,年日照百分率( )
A. 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增
B. 昆仑山区小于秦岭山区
C. 西藏西部地区可达70%以上
D. 太行山区大于阴山山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年春广西南宁市高二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物资在国际贸易中的流向为:主要出口国家和地区是俄罗斯、加拿大、瑞典、刚果、巴西等国;主要进口国是美国、日本、中国和西欧诸国。据此回答下题。
据进出口国家和地区判断,该物资属于( )
A. 森林资源 B. 玉米小麦 C. 石油资源 D. 水力资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