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图甲和图乙分别表示2000年中国农村劳动力在产业和空间转移的流向(占总量比重),读下面的图和表,完成问题。

2000年中国跨省人口流动的地区构成表

流出省(市)

占总量比重(%)

流入省(市)

占总量比重(%)

贵州

6.1

福建

5.6

四川

16.1

北京

5.6

江西

8.6

上海

7.2

河南

8.3

江苏

5.6

安徽

10.6

浙江

8.9

湖南

10.6

广东

35.5

其他

39.7

其他

31.6

(1)据图分析2000年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2)据表分析2000年中国人口跨省流动的空间特征,并说明其主要原因。

(3)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什么影响?

【答案】(1)从产业结构看,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第二、三产业快速发展,经济效益高,吸引力强。从转移的空间看,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就地转化的同时大量向外流动或迁移;就地转化是因为离土不离乡,可同时兼顾农业生产活动;向外流动或迁移是因为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2)主要由中西部省区流向东部沿海省区;或从经济欠发达的省区流向经济发达的省区。为了获取较高的经济收入,较多的就业机会,较好的生活环境等。

(3)对迁入地:推动工业化发展;促进城市化水平提高;优化产业结构。交通压力、环境问题加剧等负面影响。

对迁出地:加强了与外界的经济、文化联系;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换取资金和技术,促进乡镇企业发展;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的人地矛盾。可能会出现土地撂荒等问题。

【解析】

(1)图表是表示2000年中国农村劳动力在产业和空间转移的流占全国的比重从产业结构看,农村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主要原因是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第二、三产业快速发展经济效益高吸引力强,吸引农民向第二、三产业转移。从转移的空间看乡镇内转移所占比重最大,约45.9省外所占比重较大,约24.0﹪,说明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就地转化的同时大量向外流动或迁移就地转化是因为离土不离乡可同时兼顾农业生产活动向外流动或迁移是因为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2)根据表格中流入、流出省区及分布位置,2000年中国人口跨省流动的空间特征是主要由中西部省区流向东部沿海省区或从经济欠发达的省区流向经济发达的省区。主要原因是为了获取较高的经济收入较多的就业机会较好的生活环境等。

(3)农村劳动力转移,对迁入地的有利影响是推动工业化发展促进城市化水平提高优化迁入地的产业结构。大量人口迁入的不利影响是加重交通压力、导致环境问题加剧等负面影响。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人口迁出地的有利影响是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的经济、文化联系利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换取资金和技术促进乡镇企业发展。劳动力迁出,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的人地矛盾。大量劳动力人口迁出,不利影响是导致当地劳动力短缺,可能会出现土地撂荒等问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北京时间2018年9月20日14时左右,一辆轿车行驶在我国某城市的环线上(下图),车里的乘客发现前几分钟阳光从行驶方向的正前方照射进车内,后几分钟阳光从行驶方向的右前方照射进车内。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该时段,车辆行驶在图中环线上的(  )

A. 甲路段 B. 乙路段

C. 丙路段 D. 丁路段

2该城市可能是(  )

A. 哈尔滨 B. 北京

C. 天津 D. 乌鲁木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负积温是日平均气温小于等于0℃的累加,它是表达冬季冷暖的重要参数,是重要的农业气候生态指标之一。一个地区负积温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当地林木、农作物和果树能否安全越冬,而且也影响农业病虫害的发生蔓延、农药施用量的多少。下面左图为1961-2008年华北地区负积温分布图(单位:℃·d),下面右图示意1961-2008年华北地区负积温变化率[单位:℃·d/(10a)]。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影响图示地区负积温值东西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 纬度位置B. 地形C. 空气质量D. 大气环流

2山西北部出现负积温变化率高值区的可能原因是

A. 冬季昼长变长B. 冬季太阳高度角变小

C. 冷空气影响程度减弱D. 海拔高,太阳辐射强

3图示时间段内,负积温变化对华北地区产生的可能影响是

A. 农作物生长周期缩短B. 病虫害发生次数增多

C. 冬季积雪量增加D. 耕作制度发生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白尼罗河流经尼罗河上游盆地时形成的苏德沼泽,面积季节变化巨大,最小时约3万平方千米,最大时可超过13万平方千米。沼泽航道较浅,水深变化大,水面布满漂浮植物,给航运造成了巨大的障碍。为改善航运条件,20世纪80年代修建了琼莱运河(图)。据此完成下面下列各题。

1苏德沼泽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A. 蒸发较弱 B. 地下水位高

C. 地形低洼 D. 地下冻土层

2苏德沼泽面积最小的时段是

A. 2月——4月 B. 5月——7月

C. 8月——10月 D. 11月——次年1月

3琼莱运河建成后

A. 埃及水资源减少 B. 尼罗河上游盆地可耕地增加

C. 尼罗河输沙量减小 D. 苏德沼泽水质改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美国本土人口迁移情况,图中箭头的含义分别是:①亚洲人口迁往美国,②美国人口迁往亚洲,③国内人口由东北部迁往南部“阳光地带”,④国内人口由其他地区迁往东北部。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以谋求就业和提高经济收入为主要目的的人口迁移是(   )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2若图中反映的人口迁移现象造成美国人口机械增长率呈正增长态势,则以下数量关系式表达正确的是(   )

A. ①<② B. ①>② C. ③<④ D. ③>④

3图中国内人口迁移对美国人口造成的影响是(   )

A. 南部地区就业压力加大 B. 东北部地区养老负担加重

C. 南部地区人口老龄化加快 D. 东北部地区人才流失严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1:青藏高原地势高峻,面积辽阔。气温随高度、纬度的增高而降低。降水因受季风影响,从南向北、从东向西逐渐减少。这就使自然带在高原上有纬度地带性和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带性两种反映,两者相互交织。

材料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为各地理要素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整体特征和整体变化。

(1)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青藏高原的成因。(注意:要说出板块的具体名称和类型。)

(2)材料1中提到的影响青藏高原降水的季风主要指哪一类?依次列举三个自然带名称,以表明材料1中所说的“两种反映”。(注意:三个自然带要相临。)

(3)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高原上有众多高大的山脉。由此出发,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说明青藏高原的特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2000~2010年中国乡村、城市及镇的迁移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示人口迁移特点是

A. 乡村净转出人口中男性与女性数量相等

B. 镇净转入人口明显多于城市净转入人口

C. 转入城市的人口比转入镇的人口年龄段更集中

D. 城市净转入人口和镇净转入人口的年龄结构一致

2上述人口转移对城乡地区的影响是

A. 延缓了乡村老龄化进程 B. 促进了乡村城镇化发展

C. 缓解了城市劳动力不足 D. 促进了城市人口的自然增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面两图分别为为甲、乙、丙三地等高旗杆正午影长变化曲线和朝向示意图和①②③④四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有关左图中甲、乙、丙三地地理现象的判断,正确的是

A. 甲、乙两地有阳光直射现象

B. 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大的是乙地

C. 自转线速度甲地<丙地<乙地

D. 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最小的是甲地

2图中四条曲线能够反映乙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是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示意我国西部某区域水系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有关两河流域流经地区的说法最可能是

A. 该地区河道弯曲,可推知地势平坦开阔

B. 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由东南流向西北

C. 该地地质构造既有断层也有褶皱

D. 实施河流综合开发的主要措施是发电和航运

2计划在MN之间修建一条公路, 假设所经河流的水文和地质状况都相同,则四个方案中最合理的是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