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鄱阳湖,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是世界七个重要湿地之一,也是候鸟的天堂,每年冬季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鸟。近年来,随着鄱阳湖流域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其工业化、城市化以及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湖泊垃圾污染日益严重,给鄱阳湖的生态环境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来源各异的废弃物在进入鄱阳湖后,受到水流等各类因素的综合影响,在湖面集结形成水面垃圾污染,等到枯水期湖泊水位下降,湖面垃圾将滞留在堤岸上形成堤岸垃圾带(如下图),来年丰水期这些垃圾又将随着水位的上涨进入湖泊,从而导致湖泊垃圾越积越多,以往并未引起大家关注的水域垃圾污染越来越严重。

(1)根据材料,说出鄱阳湖堤岸垃圾带垃圾的主要来源?

(2)简述鄱阳湖垃圾污染的危害以及治理措施?

【答案】(1)渔民及渔业活动带来垃圾;沿岸居民生产生活垃圾;旅游业发展游客带来垃圾;鄱阳湖支流带来垃圾。

(2)影响湖泊水质,危害居民健康;鄱阳湖除了具有丰富的渔业资源,还是重要的候鸟保护区,威胁鄱阳湖生态平衡;影响当地旅游景观;影响渔业的发展。加强鄱阳湖周边地区的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定期清理湖面及堤岸垃圾,在鄱阳湖丰水期对湖面垃圾进行清理,在枯水期则对堤岸垃圾进行清理;强化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环保意识;政府加强监管。

【解析】

本题以材料为背景,以图为载体,涉及环境污染的原因和解决的措施等方面的知识,考查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和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据材料可知,随着鄱阳湖流域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其工业化、城市化以及农业现代化的推进,使湖泊垃圾污染日益严重,所以鄱阳湖的垃圾主要来自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鄱阳湖周边的渔民及渔业活动会带来垃圾,沿岸居民生产、生活会产生大量的垃圾,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游客带来大量垃圾,由支流带来垃圾,导致各种垃圾越积越多。

(2)固体垃圾会污染湖水,影响水质,危害居民健康,据材料可知,鄱阳湖除了具有丰富的渔业资源,还是重要的候鸟保护区,垃圾会破坏生物的多样性,影响渔业的发展,破坏生态平衡,破坏当地旅游景观,影响旅游业的发展。治理措施:健全法律、法规,加强监管力度,建设垃圾处理设施,减少垃圾的排放,派人定期清理垃圾,在鄱阳湖丰水期对湖面垃圾进行清理,在枯水期则对堤岸垃圾进行清理,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环保意识。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318国道”既是一条横贯中国东部、西部景观的大道,又是一条包含中国南方、北方景观的大道,有人说它是代表泱泱大中国风采的大道。图为318国道沿线地区示意图。根据相关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1)“318国道”穿越的A,B,C三个地形区中,哪一地形区具有唐朝诗人李商隐《夜语寄北》所写“巴山夜雨”的地理现象?并解释该地区多夜雨的原因。

(2)为什么说几乎按30°N纬线延伸的“318国道”,既包含了中国夏季南方湿热和冬季北方寒冷的景观,又包含了中国西北半干旱的景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区域是我国最大的葵花籽生产区,其中甲市有我国最大葵花油生产基地。其产品销往国内外,近几年由于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市场葵花籽需求量大幅减少,有些地区还出现葵花籽滞销现象。

(1)图示区域位于我国三大自然分区的    区。说出该地区两个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

(2)请为该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可行性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2020年初,中国爆发了大规模新型肺炎疫情,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读权威部门2020年1月25日13:36分发布的疫情地图。

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此次疫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疫情最严重的省区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B.疫情迅速扩散的原因是人员流动频繁

C.疫情严重程度自东北向西南减轻

D.西藏由于气温低,病毒难以存活,故无疫情

2为控制疫情传播,须最重点防控的是

A.京广线B.京沪线

C.陇海线D.湘黔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倚山偎翠,方圆错落,似古堡巍峨苍朴,像地下冒出的‘蘑菇’绚丽多彩。以生土夯筑,却巧夺天工。安全坚固,防风抗震,冬暖夏凉,阴阳调和”。

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下图所示的传统民居中与材料描述一致的是

A.AB.BC.CD.D

2传统民居可以反映乡村聚落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福建土楼主要受地形条件影响B.陕西窑洞主要受科技水平影响

C.北京四合院主要受交通条件影响D.云南竹楼主要受气候条件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秦汉时期和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土地利用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与秦汉时期相比,明清时期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原因可能有

A.气候湿润B.人口增加C.过度开垦D.开矿

2与秦汉时期相比,明清时期景观变化可能引起的环境问题有

A.地面塌陷B.土壤酸化C.生物多样性减少D.沙尘暴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甘肃地处“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黄金路段,自然资源丰富。下图为甘肃省河西走廊及周边区域图。

材料二:祁连山为河西走廊的“固体水库”,河西走廊有“绿色走廊”的美称。石羊河流经甘肃省中部,流域内灌溉农业发达。

(1)河西走廊位于我国三大自然区中的________区,它成为“绿色走廊”的主导自然因素是______

(2)石羊河的主要补给类型是________,其突出的水文特征有____________

(3)为防止石羊河流域生态恶化,当地可采取的对策有__________________

(4)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实施对甘肃省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有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四个国家三种农作物产量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丁四个国家依次是

A. 巴西印度中国美国

B. 中国美国印度巴西

C. 美国中国印度巴西

D. 中国美国巴西印度

2下列关于四个国家说法正确的是

A. 乙两国都是世界主要粮食出口国

B. 丁两国都是铁矿资源丰富的国家

C. 四个国家中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是丁国

D. 乙和丙两国高原面积都很广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位于30°N附近的N城全年中Z值变化曲线图(设昼长为X小时,夜长为Y小时,X-Y=Z)。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太阳直射赤道的日期是(  )

A.①③⑤B.①②③

C.②③⑤D.②④⑤

2②日期北京(40°N)正午太阳高度为(  )

A.50°B.26°34′

C.40D.73°26′

3②至③期间,奉新昼夜长短情况是(  )

A.昼长夜短,昼渐短B.昼长夜短,昼渐长

C.昼短夜长,昼渐短D.昼短夜长,昼渐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