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图示意世界某岛屿等高线地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该岛屿铁路线分布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 气候 B. 地形 C. 河流 D. 资源
【2】该岛屿甲地区城市和交通线都比较稀疏的主要原因是( )
A. 地势低洼,多沼泽地 B. 气候干早,水源短缺
C. 地质复杂,地震频繁 D. 土壤贫瘠,农业落后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中心表示南极,阴影区为3月22日,非阴影部分为3月21日。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SA的经度是( )
A.60°E
B.60°W
C.180°
D.0°
(2)此时下列地区的时间是( )
A.SA的地方时是3月22日24时
B.SB的地方时是3月21日24时
C.北京时间为3月22日12时
D.伦敦时间为3月21日6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太阳系部分结构”图,完成以下问题。
(1)将图II中数字序号表示的天体名称填在下列横线上①;②;③。
(2)太阳活动最强烈显示的标志是 , 该标志主要发生在图I中的层(填字母)。
(3)图3中,昼半球与夜半球的界线是(晨线/昏线),图2中的地球公转方向,是站在(南极/北极)上空俯视的结果。
(4)图I中的层(填字母)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太阳风”,闯入地球高纬度大气,产生现象。
(5)地球的热量主要来自 , 而影响地表获得热量多少的主要因素是。
(6)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一颗有生命存在的星球,试根据图II中的信息,列举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当我们欢度元旦时,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上的移动情况是( )
A.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B.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并向南移动
C.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北移动
D.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1是某中学气象小组测得当地2月份数日的气象统计资料,读图后分析回答下列各题:
(1)2月6日﹣12日气压变化呈趋势,气温变化呈趋势.
(2)2月6日前后该地受气团控制,2月12日前后受气团控制.
(3)这种天天变化是由锋过境造成的,锋面过境大致是在日前后,该锋面过境时降水的特点是 .
(4)请在以下示意图(图2)上绘制出该锋在P点处锋的垂直剖面示意图及P点两侧气流、天气状况,并在图3空白框内绘制该锋的示意符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图,回答下题.
(1)图1与图2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a﹣③
B.b﹣④
C.c﹣②
D.d﹣④
(2)地球公转最快的位置在( )
A.①段
B.②段
C.③段
D.④段
(3)从3月21日到6月22日前后此时期( )
A.地球运行在图1公转轨道上的③段上
B.太阳光直射点移动在图2的a段上
C.北极圈上出现极昼现象
D.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将一盏灯放在桌子上代表太阳,在电灯旁放置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运动,读图回答下题.
(1)该实验能够演示的地理现象是( )
A.昼夜的更替
B.区时的差异
C.运动物体偏向
D.地方时差异
(2)判断图中的P、Q点所在的是( )
A.晨线
B.昏线
C.0时经线
D.既不是晨线,也不是昏线
(3)对P、Q两地表述正确的是( )
A.Q地此时地方时为6时
B.P地昼长小于12小时
C.Q地昼长大于12小时
D.P地昼长大于Q地
(4)P点的太阳高度是( )
A.0°
B.30°
C.45°
D.9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我国四个地区的简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甲、乙、丙、丁四条河流纬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A. 甲乙丙丁 B. 甲丙乙丁 C. 丙甲乙丁 D. 丁乙丙甲
【2】有关图中四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甲河含沙量较小 B. 乙河流含沙量最大
C. 丙河7月进入汛期 D. 四条河流中丁河流水量最丰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A层大气热量主要来自 .
(2)B层气温变化特点是 , 原因: .
(3)以下关于A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气温随着高度的升高而增加
②一般高度每上升1000米,气温就平均下降6℃
③以平流运动为主
④集中了大气质量的 和几乎整个大气中的水汽和杂质
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②
(4)图中C层下部气温随高度变化特点是 , 推测气流运动形式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