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非洲地震年平均频率图和毛里求斯岛(火山岛)地形图,图中四种风中有一种被当地人称为可怕的“魔风”,盛行该风时空气极端干燥、尘埃肆虐。

材料二:每年总计上百万的角马、斑马等野生动物在东非高原的塞伦盖蒂(Serengeti)保护区(面积:1.2万多平方千米)和马赛马拉(Masal Mara)保护区(面积:0.15万平方千米)间周而复始迁徙(如图)。在上千公里的迁徙途中,野生动物孕育生命、成长、死亡。

材料三:松盖阿(10.7ºS, 35.6ºE)和内罗毕(1.3ºS,36.7ºE)的多年平均降水量(1961-1990年)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总量
内罗毕
58.3
49.9
92.2
242.3
189.5
38.6
17.6
24.0
31.2
60.8
149.6
107.6
1061.5
松盖阿
279
205
244
115
13
1
3
0
1
8
74
207
1150
 
(1)图中①②③④中能代表“魔风”的数码是    ,并说明原因。(3分)
(2)毛里求斯岛上铁路和城市布局的特点及原因.(4分)
(3)描述非洲地震空间分布特征,并说明理由。(4分)
(4)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说明野生动物迁徙过程中长时间停留在塞伦盖蒂的原因。(3分)

(1) ①(1分) ①风向从沙漠吹来,性质干燥,且带来大量沙尘 (2分)
(2)铁路呈环形分布于沿海低地(平原) ;城市多分布于沿海平原,沿河流和交通线分布;(2分)原因:岛屿中部为山地,平原多分布于沿海,城市和交通建设较中部山区方便。(2分)
(3)主要分布在非洲东部,其次为非洲西北部(2分)。原因是东部地处非洲板块的张裂地带(1分),多地震;西北部地处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地带,多地震(1分)。
(4)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影响,两个保护区内降水时间上具有南北逐渐移动的规律(1分)。塞伦盖蒂保护区的面积远比马赛马拉保护区面积大(1分);12-5月是塞伦盖蒂保护区的湿季,雨水充沛,众多的野生动物需要的食物丰富(1分)。

试题分析:
(1)“魔风”盛行时空气极端干燥、尘埃肆虐,而①风向从沙漠吹来,性质干燥,且带来大量沙尘,所以①应为“魔风”。
(2)读图可知,毛里求斯岛的河流由中部向两侧流,所以中部地形以山地为主,而沿海地区地势平坦,城市和交通建设成本低,且利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受此影响铁路呈环形分布于沿海低地(平原) ;城市多分布于沿海平原,沿河流和交通线分布。
(3)结合图例可知地震主要分布在非洲东部,其次为非洲西北部;其原因应从板块构造学说去分析,东部地处非洲板块的张裂地带,西北部地处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地带,而板块的碰撞和张裂地带,地壳运动活跃,多地震。
(4)野生动物迁徙受水源的影响,在两个保护区内迁徙,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影响,两个保护区内降水时间上具有南北逐渐移动的规律,而塞伦盖蒂保护区的面积远比马赛马拉保护区面积大,所以雨季持续的时间长,雨水充沛,植被生长茂盛,野生动物需要的食物丰富,所以野生动物停留时间长。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下图为某大陆沿28°S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图中①地形区的名称是
A.大自流盆地B.巴西高原C.拉普拉塔平原D.东非高原
小题2:图中
A.地形以山地和平原为主B.从东到西以热带草原为主
C.东岸比西岸年降水量大D.东西海岸自然景观相似
小题3:图中①地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是
A.自给自足B.农产品商品率高
C.刀耕火种D.劳动密集型农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22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我国自1984年首次组织南极科考以来,已经相继在南极建立了长城站(62°12'S,58°57'W)、中山站(69°22′S,76°22′E)和昆仑站(80°25′S,77°06′E)等3个科学考察站,成功组织了29次南极科学考察,取得了许多高水平考察研究成果,为人类认识南极、探索极地奥秘做出了重要贡献。据央广网北京2013年12月25日消息,中国第3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中的两支内陆考察队——泰山站队和格罗夫山队完成了物资集结正式出征。按照计划,泰山站队将在距中山站522公里的伊丽莎白公主地,开始建设中国第4个南极科学考察站——泰山站。
材料二:南极地区示意图。

(1)我国已经建成的三个南极科学考察站中,一年中极昼天数最多的是          站,其极昼天数大约为         天(不考虑地球公转速度的差异)。(4分)
(2)中山站与昆仑站之间直线距离大约为           千米;若科考队员选择最短路径,由昆仑站出发到达长城站,其前进方向为                      。(4分)
(3)与南极大陆相比,北冰洋的气温较高,请简述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10分)
(4)南极科考站在建设过程中,采取圆柱形钢架结构把主体建筑架空,试分析这样做的地理原因。(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2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1)~(4)题。
材料一:欧洲西部某区域示意图。

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图示区域通过大量使用石油及其为原料的农用化学品发展农业生产,并成为世界重要粮食产区。近年又提出发展“理性农业”——指在农业生产全过程中,通盘考虑和全面兼顾生产者经济利益、消费者需求和环境保护,目标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1)根据材料一,该区域位于     (东/西)半球,地形特征是    。(6分)
(2)流经城市甲的河流航运自然条件优越,其主要表现为     。(4分)
(3)图中乙城市是所在国重要的炼油基地,分析其区位优势条件。(8分)
(4)分析该区域20世纪80年代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为发展“理性农业”提出合理的措施。(10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读图,回答问题。(12分)

(1)简述甲国的地理位置。(6分)
(2)与甲国东部城市比较,简述该国西部城市分布的突出特点。(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图。读图回答下题。

图示区域
A.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总体西高东低
B.阴影区为以养羊为主的大牧场放牧业
C.乙地受西风影响,温带落叶阔叶林广布
D.甲地的年平均降水量少于丙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读乍得湖及相关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3分)
乍得湖地处撒哈拉沙漠南缘,水位常随季节变化,湖面伸缩性很大。乍得湖是一个国际湖泊,有3000多万人靠乍得湖为生。随着人口不断增长,沿湖国家不仅利用湖区发展渔业、利用湖滨草原发展畜牧业,而且在湖滨地带大规模开辟农田,引水灌溉,建立粮食生产基地。.为了在干旱环境下获取更多的水源,一些国家甚至在水源河上建坝截水。然而,在他们过度利用乍得湖的同时,生态与环境问题也同时出现。

(1)简述乍得湖地理位置特征。(2分)
(2)读图分析乍得湖水位随季节而变化的原因。(5分)
(3)面对严峻现实,沿湖国家计划从刚果河调水补充乍得湖。说明从刚果河调水的主要理由。(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下图中黑色区域为某地理事物的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黑色区域代表的地理事物可能是
A.古代城市群遗址分布区B.第四纪冰川分布中心
C.煤炭资源分布区D.灌溉农业分布区
小题2:甲处平原呈现波状起伏的特点,其形成原因是
A.冰川运动过程中夹带物质的沉积B.煤炭资源开采过程中表土的堆放
C.河流突发性大洪水形成的堆积物D.古代城堡建设所造成的人为堆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