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下面是“某地地质剖面图”。 读图回答题。

小题1:图中内外力作用发生的先后顺序依次是:            
A.褶皱、岩浆喷出、沉积、岩浆侵入、断裂
B.断裂、褶皱、岩浆喷出、沉积、岩浆侵入
C.岩浆喷出、褶皱、沉积、岩浆侵入、断裂
D.褶皱、岩浆侵入、岩浆喷出、沉积、断裂
小题2:该地地下洞穴形成的地质作用最有可能是:                        
A.地壳张裂作用B.地层沉陷作用C.风力侵蚀作用D.流水溶蚀作用

小题1:A
小题2:D

试题分析:
小题1:根据图示完整的地质构造应生成较晚,而被破坏的地质构造较早生成;按照基本规律“晚生成的破坏先生成的”分析,故图示侵入型岩浆岩破坏了喷出型岩浆岩;断层破坏了侵入型岩浆岩,而褶皱又被喷出型岩浆岩破坏,故选A项。
小题2:图示洞穴形成与石灰岩地区,故应属于溶洞,为流水溶蚀作用的结果。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学生需要掌握从岩层的破坏与被破坏关系判断地质作用的早晚,故认真仔细读图是解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读赤道上六大板块的分布示意图,回答题。

小题1:⑥板块是
A.亚欧板块B.太平洋板块C.南极洲板块D.美洲板块
小题2:根据板块构造理沦,②、③两大板块碰撞而形成的山脉是
A.喜马拉雅山脉B.安第斯山脉C.落基山脉D.阿尔卑斯山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多选题

我国地震灾害频繁,原因是位于:
A.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 B.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交界
C.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   D.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2011年3月11日,日本仙台以东海底发生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附近的福岛第一核电站放射性物质外泄,核辐射污染范围不断扩大。回答题。
小题1:造成这次地震的主要原因是
A.地处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
B.地处印度洋可反对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
C.地处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
D.地处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
小题2:造成福岛核电站核辐射污染在全球范围扩散的主要途径有
①水循环    ②大气循环   ③地壳物质循环    ④生物循环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下列事象属于地质构造的是(       )
A.褶皱和断层?B.火山喷发?C.地震?D.泥石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填空题

内力作用主要表现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 。。。”读唐朝诗人胡玢的诗,结合图3和所学知识,回答题。

小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曲流的东岸是侵蚀岸
B.“数家新住处”应位于乙地
C.诗中叙述的情境一般发生在河流的上游
D.河流流向为自南向北
小题2:内力作用主要影响河流的:
A.流向
B.含沙量
C.汛期
D.流量
小题3:河流入海泥沙量的减少可能对河口三角洲带来的影响是:
A.地下水位下降B.河水流速减慢
C.淤积速度加快D.出现侵蚀后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该图中涵盖的地球外部圈层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2)写出三大类岩石的名称。①为 __________;②为 __________;③为 _________(6分)。
(3)图中字母所示的内力作用B为___________、C为___________、E为___________。图中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2011年3月11日,日本以东海底发生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附近的福岛第一核电站放射性物质外泄,核辐射污染范围不断扩大.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能正确反映地震地区地壳运动状况的是

小题2:造成福岛核电站核污染在全球范围扩散的主要途径有
①水循环   ②大气循环   ③地壳物质循环④生物循环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