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东北有辽阔的土地、浩瀚的森林。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吸引了黄河中下游地区人口向这里迁移和流动。明清时更多农民来此开荒种地并定居下来。尤其是山东人多,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闯关东”。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经济增长迅速,现在两地之间人口迁移方向完全反转,出现了“雁南飞”现象。据此完成问题。
有关“闯关东”的社会、经济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
①山东人多地少 ②山东社会动荡不安,战争不断
③山东自然灾害频繁,生产力低下 ④关东地广人稀,沃野千里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我国东北地区有辽阔的土地、浩瀚的森林。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吸引黄河中下游地区人口向这里迁移和流动,尤以山东人最多。东北地区俗称“关东”,人们便把不顾政府禁令,来此谋生的人口迁入现象,称为“闯关东”。直到1978年,黑龙江省农民的人均纯收入还比山东省高出2/3。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经济增长迅速,山东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黑龙江省。由此导致了两地之间人口迁移方向的完全反转,出现了“雁南飞”现象。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面试题。
自古以来山东人“闯关东”的主要原因是
①山东省人口多,生存压力大②东北地区地广人稀,资源丰富③政策鼓励
④山东省环境恶化,造成大规模的环境难民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①④
改革开放以来,导致“雁南飞”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政治因素 B.环境因素 C.经济因素 D.文化因素
从“闯关东”到“雁南飞”,两者的共同之处是
A.都是政策性移民,具有自发的性质
B.地区自然条件相差很大,环境质量不同是决定因素
C.交通和通信的发展是巨大的拉力因素
D.人口的迁移都是为了谋求更好的生活水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届河北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我国东北地区有辽阔的土地、茂密的森林,在明清时期,大量农民来此开荒种地并定居下来。移民主要来自山东、山西、河北、河南等省,尤以山东人最多。由于明朝以后,东北地区俗称“关东”,人们便把不顾政府禁令、来此谋生的人口入迁现象,称为“闯关东”。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经济增长迅速,导致了两地间人口迁移方向的完全反转,从而出现了“雁南飞”现象。
材料三:“闯关东”路线示意图。
1.自古以来山东人“闯关东”和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雁南飞”现象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2.简述“雁南飞”现象给山东经济发展带来哪些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3.山东省经济增长迅速的区位优势有哪些?
4.大量关外的农民来关东开荒种地产生哪些环境问题。
5.东北是我国最大林区,长期以来在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有___________、采伐以皆伐为主等;合理开发建设的具体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促进珍贵树种的更新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福建省2009-2010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考试地理试题 题型:选择题
我国东北地区有辽阔的土地、浩瀚的森林。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吸引黄河中下游地区人口向这里迁移和流动,尤以山东人最多。东北地区俗称“关东”,人们便把不顾政府禁令,来此谋生的人口迁入现象,称为“闯关东”。直到1978年,黑龙江省农民的人均纯收入还比山东省高出2/3。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经济增长迅速,山东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黑龙江省。由此导致了两地之间人口迁移方向的完全反转,出现了“雁南飞”现象。根据上述材料回答7~9题。
1.自古以来山东人“闯关东”的主要原因是
①山东省人口多,生存压力大②东北地区地广人稀,资源丰富③政策鼓励
④山东省环境恶化,造成大规模的环境难民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①④
【小题 2】改革开放以来,导致“雁南飞”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政治因素 B.环境因素 C.经济因素 D.文化因素
2.从“闯关东”到“雁南飞”,两者的共同之处是
A.都是政策性移民,具有自发的性质
B.地区自然条件相差很大,环境质量不同是决定因素
C.交通和通信的发展是巨大的拉力因素
D.人口的迁移都是为了谋求更好的生活水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我国东北有辽阔的土地、浩瀚的森林。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吸引了黄河中下游地区人口向这里迁移和流动。明清时更多农民来此开荒种地并定居下来。尤其是山东人多,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闯关东”。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经济增长迅速,现在两地之间人口迁移方向完全反转,出现了“雁南飞”现象。据此完成问题。
下列关于“雁南飞”现象对山东省有利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 B.合理利用剩余劳动力
C.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 D.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推动经济发展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