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下列属于我国第二大天然林区的是()
A.大、小兴安岭,长白山
B.西南林区
C.台、闽、赣林区
D.秦岭、太行山林区
B
我国第一大天然林区为东北林区,第二大天然林区是西南林区,主要分布在横断山区和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热带雨林是地球上功能最强大的生态系统,也是生产力最高的生物群落。雨林的前途―把保护放在第一位。据此回答下面几题。
小题1:热带雨林被毁的直接原因是
A.雨林中土壤贫痔B.自然灾害的影响C.人类的开发D.雨林生态的脆弱性
小题2:热带雨林地区商业性伐木的原因是
A.借以获得更多的粮食B.为不断增长的人口和移民提供就业机会
C.木材出口换取外汇,以偿还债务D.扩大牧场,出口牛肉获取经济效益
小题3:下列行动有利于亚马孙雨林保护的是
A.修建贯穿亚马孙雨林的公路B.移民亚马孙平原
C.吸引国外投资者在此开辟肉牛牧场D.建立自然保护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读“我国某区域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重要铁路于1997年建成,它是___________铁路。近年来该地区还修建了高标准公路干线,从自然条件分析该地区交通线建设必须克服哪些困难?
(2)图中A区域是____________自然保护区,该地区与海南岛相比,种植天然橡胶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B是___________水电站,建在_________江上。从气候、地势两方面说明图示区域西部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______________;B电站向东部地区输电的主要不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为减少输电损失,应采用______________技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读下表,回答5~7题。
地区
资源潜在总值占全国比重(%)
资源人均潜在值(全国平均数为100)
资源结构(%)
农牧林
资源
矿产水
能资源
全国
100.0
100.0
65.1
34.9
西南
地区
23.3
119.2
49.4
50.6
四川
14.4
147.4
43.1
56.9
云南
4.2
127.3
49.2
50.8
5.西南地区自然资源潜在价值占全国的23.3%,人均超过全国的19.2%,其中()
A.农林资源与矿产资源约各占一半
B.农林资源与矿产资源之比为3/4
C.矿产资源在资源结构中占首位
D.云南的矿产水能资源是四川的2倍
6.资源人均潜在价值()
A.高于全国平均值 B.低于全国平均值
C.等于全国平均值 D.以上说法都不对
7.从农林资源看()
A.滇南谷地是我国主要的亚热带作物基地
B.广西是世界著名的“动植物王国”
C.本区虽然耕地短缺,但水热资源丰富
D.本区的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居全国第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读下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M河流域海拔1550~4441米,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165.3毫米,蒸发量2246毫米。
材料2:M河流域范围图、M河流域降水与径流多年动态变化图和2000年M河流域土地利用构成及变化表。

2000年M河流域土地利用构成及变化表
(“一”表示减少,“+”表示增加)
土地利用类型
林地
灌木林
高覆盖草地
荒漠草地
城镇居民用地
耕地
裸土(岩)地
戈壁沙地
占总面积(%)
0.02
18.29
14.02
11.26
0.47
21.64
9.44
5.21
与1957年相比(%)
-60.5
-36.5
-47
+33.9
+1198
+1004.8
+41.4
-30.6
(1)适合在该流域发展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水稻种植业B.商品谷物农业
C.大牧场放牧业D.灌溉农业
(2)按照河川径流的最终归宿和循环形式,试判断M河的河流类型并说明理由。
(3)你认为M河流域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你有什么应对策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关于东北地区宜农荒地的正确叙述有()
①东北地区宜农荒地资源数量多、肥力高、平坦连片,是我国当前垦荒的重点地区②东北地区荒地集中分布于松辽平原、三江平原和内蒙古东北部③东北地区后备耕地资源丰富,要加速和大规模开垦④东北地区的宜农荒地是东北乃至全国扩大耕地面积的潜力所在
A.①②④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读下图及文字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生态农业布局的国家。很早以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学会了利用桑叶喂蚕、蚕沙(蚕粪)养鱼、塘泥肥桑的方法,创造了“桑基鱼塘”这种古老的生态农业模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桑基鱼塘”这种农业布局也得到了不断完善和发展。现在我国一些地区的人们改变以蚕沙直接下鱼塘的老办法,将蚕沙、人畜粪便、秸秆、杂草、树叶等投入沼池内发酵,制成沼气作为燃料,然后再用沼渣喂鱼。这样,就把传统的“桑—蚕—鱼”农业结构,变成了“桑—蚕—气—鱼”的新型农业结构。
(1)按农业地域类型,“桑基鱼塘”属于___________农业,这种农业类型能使_________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将农业与副业生产紧密联系,取得了___________效益、社会效益和_____________效益的统一。
(2)该文化景观属于()
A.自然景观
B.物质文化景观
C.精神文化景观
D.非物质文化景观
(3)该系统景观是一个人类活动顺应___________规律,并充分利用___________的生动例证。
(4)“桑基鱼塘”最早出现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后来太湖平原等地也逐渐出现了这种生态农业形式,在文化扩散上这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扩散,扩散的前提条件是后来的地区与珠江三角洲有着相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关于南方丘陵山区发展立体农业的原因,叙述错误的是()
A.丘陵山地面积比例较大
B.有利于发挥丘陵山地土地资源的潜力
C.有利于改善环境和建立良性生态循环
D.可耕地面积大,林业、牧业开发只是为了增加农民收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要想随时知道自己所处的地理坐标,需要拥有()
A.全球定位技术B.GPS信号接收机
C.地理信息技术D.遥感技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