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面左图是某区域地形图,该地区为世界三大黑土分布区之一,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素有“粮仓”之称。但该区域表土流失严重,如1928年的“黑风暴”剥离了5~12厘米的表土;加上气象灾害频发,严重威胁农业生产。2013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与图示W国有关方面签署协议,可在图中甲河流域大规模种植粮食。

材料二 右图为左图中部分城市的降水统计图。

(1)分析该地区黑土有机质含量高的主要自然原因,并分析黑风暴盛行的原因。

(2)指出春季最有可能威胁该地农业生产的气象灾害,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3)与新疆比,分析图中甲河流域发展种植业更为有利的条件。

【答案】(1)纬度高,气温低,腐殖质不易分解(枯枝落叶不易分解)。自然原因:气候干燥,风力强盛;人为原因:植被破坏严重(不合理耕作)。

(2)倒春寒(低温冻害); (融雪性)洪涝。该地纬度较高,春季(3~5 月)冷空气活动频繁,气温偏低易对农作物产生冻害威胁;冬季降雪偏多,而春季气温回升快,则积雪快速融化会产生洪涝灾害。

(3)与新疆比,甲河流域:降水较多;水源丰富;黑土广布,土壤肥沃;风沙危害少;工农业基础好;(2分)近海,有河流和港口,水运方便,利于农产品运输。

【解析】试题分析:

1)读图,根据图示经纬度分析,该地区的纬度高,气温低,枯枝落叶形成的腐殖质不易分解,所以土壤有机质含量高。该地气候干燥,风力强盛。不合理耕作等人为原因,导致植被破坏严重,地表缺乏植被保护,黑土被风吹起,形成黑风暴。

2)读图,该地纬度较高,35月是春季,冷空气活动频繁,气温偏低,易对农作物产生冻害威胁,形成倒春寒灾害。冬季降雪偏多,而春季气温回升快,则积雪快速融化,会产生洪涝灾害。即融雪性洪涝灾害。

3)区域农业发展条件的比较,主要从气候、土壤、水源、农业基础、交通运输等方面分析。图示区位于乌克兰,与新疆比,甲河流域,降水较多,水源丰富。区域内 黑土广布,土壤肥沃。风沙危害少,工农业基础好。近海,有河流和港口,水运方便,利于农产品运输。发展种植业更为有利。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题文)琵拉大沙丘坐落于法国西南部波尔多市(0°34′E,44°50′N)的大西洋畔,它的东边是郁郁葱葱的森林。琵拉沙丘以每年5米的速度持续向内陆推进,它吞没了部分房屋、道路乃至森林,给附近居民的生产生活造成诸多不便。琵拉大沙丘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 盛行西风会将沙吹向岸边,使沙丘增生 B. 山地阻挡海洋水汽的深入

C. 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 D. 寒流流经具有降温减湿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纳木错位于西藏自治区中部(如图所示),是西藏第二大湖泊,也是中国第三大咸水湖。湖面海拔4718米,形状近似长方形,东西长70多千米,南北宽30多千米,面积1920多平方千米。流域冬季盛行西风,大风天气多。纳木错沿岸虽然河流众多,但在入湖口处均没有形成河口三角洲。此外,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环境,纳木错鱼类数量非常少,而且鱼类个体也十分小。

(1)指出纳木错沿岸河流的分布特点。

(2)说明纳木错沿岸河流难以形成河口三角洲的主要原因。

(3)分析纳木错湖水中鱼类数量较少且个体小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图中丙湖地区年平均降雨量不到120毫米,而年蒸发量达2 500毫米,湖泊经常干涸。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017年1月上旬乙岛气温高达40 ℃,极端高温助长了森林大火,该岛经济损失严重。

(1)分析乙岛西侧受森林大火影响较小的自然原因。

(2)分析丙湖地区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的原因。

甲河的主要特点是河流源于降水丰富的东部高地,流经降水稀少、蒸发旺盛的广大平原地带,以致中下游流量较小。为使中下游发展农牧业,当地修建了引水工程。但在引水灌溉过程中也引发了一些生态问题,下图为灌溉增加引起的生态问题示意图。

(3)从自然环境整体性角度说明甲河流中下游引水灌溉面积增加对其他自然要素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马拉维湖位于东非大裂谷最南面,平均水深273米。四周有14条常年有水的河流注入湖泊。马拉维湖湖水的透明度常因温度和降水的影响,随季节的变化较为剧烈。马拉维湖湖中生物种类十分丰富,仅慈鲷鱼就有850多种。慈鲷鱼都生活在湖底,且只有沿湖岸线的狭窄区域才有分布。读马拉维湖及周边地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马拉维湖的形成原因是

A. 冰川作用 B. 地壳断裂下陷

C. 褶皱凹陷 D. 河流改道

2马拉维湖12月份透明度最低,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A. 气温高,蒸发旺盛 B. 捕鱼旺季,入湖污水多

C. 降水量丰富,入湖泥沙量大 D. 太阳高度角小

3慈鲷鱼只分布于沿湖岸线的狭窄区域的主要原因是

A. 河流入湖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 B. 底层湖水上涌,饵料丰富

C. 湖岸沿线水质好 D. 水域较浅,阳光和氧气充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自然灾害与防治)

2016年5月8日凌晨5时许,福建泰宁县普降暴雨到大暴雨,局部地区24小时降雨量达191.6毫米。暴雨引发池潭水电厂下游一千米处10万方以上山体滑坡和强大泥石流,导致池潭水电厂1座办公楼被冲垮、1座项目工地住宿工棚被埋压(如下图),造成数十人受伤,36人死亡。

指出造成潭水电厂下游强大泥石流灾害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目前,我国已建立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但“大而不强”问题仍然突出。改变这一状况,国家必须要( )

①坚持开放发展,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

②强化国家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③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建设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④建立科技成果产权激励机制,释放科研人员创新潜力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甲中A、B、C、D、各代表 :A. B

C D

(2)、图乙中数码和字母代表的圈层名称是:

①+②是 ;④是 ;①+②+③是 ;

(3)①+②圈层的厚度分布规律:

在2900km深处,依据地震波速度特点,可以推测E层物质状态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4分)

野果林生长于凉爽湿润的环境,为第三纪畏寒畏热阔叶林的孑遗树种。新疆伊犁河谷(见图)东、南、北三面环山,向西开口,海拔在1100~1600米,冬季多逆温,年降水量400~600毫米。河谷北坡前山带分布有亚欧大陆最大的原始野果林,持有2 000万年前的基因密码,自发现至今500年来一直未遭人为破坏,原生态环境保存完好。20世纪90年代,新源县野果林改良场引进苹果苗木时小吉丁虫首次传入伊犁河谷,随后开始在天山深处的野生苹果林中大面积扩散。因“外来”小吉丁虫啃食近20年及其他自然因素的影响,如今这片珍稀野果林仅剩下不足三成。

(1)分析伊犁河谷东部适合原始野果林生长的自然原因。

(2)说明伊犁河谷早期保存完好亚洲最大野果林的条件。

(3)简述20世纪90年代以来,原始野果林减少的原因及产生的后果。

(4)当地居民建议在原始野果林区引进鲜花、薰衣草等弥补原始野果林的锐减,但专家给予了否定。请简述专家给予否定的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