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年日照时数是指太阳直接辐射地面时间的一年累计值,以小时为单位。下图是“我国某区域年日照时数分布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年日照时数的分布规律是( )
A.大致从东南向西北递增
B.大致从西北向东南递增
C.大致从西南向东北递增
D.大致从东北向西南递增
(2)关于甲乙两地年日照时数的叙述正确是( )
A.甲地高于3600,乙地高于2600
B.甲地低于3600,乙地低于2600
C.甲地低于3600,乙地高于2600
D.甲地高于3600,乙地低于2600

【答案】
(1)A
(2)D
【解析】(1)读图可知,图中等值线数字显示为由东南向西北递增,由于从东南向西北降水越来越少,晴天多,日照时数增多,故选A。(2)甲地数字外低内高,相邻两条等值线相差200小时,故甲地介于3600小时和3800小时之间,乙地外围等高线呈减少趋势,所以乙地小于2600小时。故选D。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2006年1月22日,我国《大洋一号》科学考察船经过300天、43230海里的环球航行后顺利返回青岛.右图为这次考察路线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1)关于图中①④所在国家或地区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①是联系地中海和大西洋重要通道
B.②所在大洲是人口最多的洲
C.③所在地区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D.④附近有世界著名大渔场
(2)2005年12月,考察船从②启航回国,其中从②③海区航行时(  )
A. 一直顺水航行
B.以逆水航行为主
C.顺水航行里程长于逆水航行里程
D.先逆水后顺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区域人口对资源压力指数是全国某资源人均占有量与区域该资源人均占有量之比,此比值可作为判断区域人口规模适宜程度的指标之一。读表,完成下列问题。

(1)四省比较,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均GDP水平越高,则水资源压力越大
B.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耕地压力越小
C.人均GDP水平越高,则城市化水平越高
D.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小
(2)四省比较,关于产业发展条件叙述正确的是( )
A.青海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条件最佳
B.河南发展耗水较多的产业条件最佳
C.浙江发展用耕地多的产业条件最佳
D.黑龙江发展商品农业耕地条件最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2015年11月7日上午,我国第32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雪龙”号破冰船从上海出发,赴南极执行科考任务。下图为此次科考计划航线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次南极科考出发时,矗立在北京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影子朝向为( )
A.东南
B.西南
C.东北
D.西北
(2)我国第32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出发两个月后( )
A.①海域沿岸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B.②附近半岛河流进入汛期
C.③附近岛屿西侧草木葱绿
D.⑤所在国农民正忙着剪羊毛
(3)科考队完成任务回国,经过④地时为次年4月初,此时的航行状况是( )
A.逆风逆水
B.顺风顺水
C.顺风逆水
D.逆风顺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自然界中最多的矿物是(  )
A.云母
B.方解石
C.石英
D.长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由于雪量大,平原公路两侧形成厚厚积雪,公路路面铲雪而形成的陡壁我们称之为“雪壁公路”。下图为“雪壁公路”景观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右图中四点可能容易形成该“雪壁公路”的可能为( )
A.甲
B.乙
C.丙
D.丁
(2)该现象最容易诱发的次生灾害和出现的季节是( )
A.滑坡灾害 夏季
B.沙尘灾害 秋季
C.泥石流 冬季
D.洪涝灾害 春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  )
A.紫外线波段
B.可见光波段
C.红外光波段
D.X光波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①地的农业生产经历了“水稻田—甘蔗地—鱼塘—花卉棚”的转变,导致这种转变的主导因素是;③地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2)②地水稻种植业的特点有
(3)④地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与②地相比,其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关于黄土高原的成因有“风成说”“水成说”和“风化残积说”三种观点,其中“风成说”的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大、拥护者最多。《前汉书》中曾记述了公元前32年4月的一天:“大风从西北起,云气赤黄,四塞天下,终日夜下著地者黄土尘也。”下图为黄河中上游黄土粒度(即黄土颗粒的直径)变化图。

(1)概括黄河中上游黄土粒度分布规律,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简述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