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①气候类型是:                         
A 地中海气候
B 温带大陆性气候                                    
C 亚热带季风气候
D 热带雨林气候
小题2: ②气候类型的成因是:
A 副热带高压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B 终年受西风控制
C 终年受赤道低压的控制
D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小题3: 在①②③④四种气候类型中在我国大陆东岸上有分布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小题1:A
小题1:C
小题1:C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下图是某国某州区域图和三城市年降水量和冬雨率柱状图。完成下列各题。(14分)

(1)说出图示地区由北向南降水的分布特点并简要分析原因。(8分)
(2)图示地区南部是该国重要的水果、蔬菜生产基地。请从气候角度分析其条件。(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图是1992年和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对比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1992年至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不断缩小,反映了
A.地壳活动加剧
B.日地距离缩短
C.黄赤交角增大
D.全球气候变暖
小题2:全球冰川大量融化和退缩会导致
A.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加剧
B.冰川融水增多,全球水量增加
C.海洋面积增大,海岸线长度增加
D.热量消耗增多,全球温度下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东南地区广东是我国降水较多的省区,除近海因素外,其地形地势也有很大的影响,它的地势起伏大体上是
A.西高东低B.东高西低
C.北高南低D.北低南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影响,将会使泥沙的侵蚀动态、输送过程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沉积带中泥沙的沉积速率。下图为黄河中游地区气候湿润指标(计算公式:某一时期大水次数×2/(同一时期大水次数+大旱次数))和下游河道沉积速率随时间的变化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19世纪以前,最能反映黄河中游地区植被严重退化的时间段是       
A.公元100~300年B.公元600~1100年
C.公元1100~1300年D.公元1300~1800年
小题2:关于该图气候变化、人类活动与沉积速率的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A.气候变化越剧烈,沉积速率的变化也越剧烈
B.下游河道沉积速率的波动增加主要是人类活动的后果
C.中游地区气候湿润指标在公元1100年后的波动上升是植树造林导致的
D.气候变化、人类活动与沉积速率基本呈现负相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图为某省水稻种植比重以及两个时段积温均值变化图,结合所学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两图积温均值的变化反映出的问题是              
A.全球变暖B.酸雨危害加剧
C.荒漠化加剧D.水旱灾害频发
小题2:关于两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省春小麦播种面积减小
B.水稻已成为该省播种面积最大的农作物
C.农民根据环境的变化在生产上做出适当调整符合因地制宜的原则
D.图中积温均值的变化与农业科技投入无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图为某湖泊轮廓示意图,它的流域总面积为11800平方千米,其中湖区面积570平方千米,实线(海拔125.6m)表示正常湖区轮廓线,虚线(海拔126.2m)表示某次持续降雨后的湖区轮廓线,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根据图示,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湖区面积大,指示该地地形平坦
B.实线和虚线重叠处指示地形陡峭
C.125.6m和126.2m表示中等雨量前后的湖泊水深
D.湖区轮廓最大时,当地农民正种植冬小麦
小题2:假如某次暴雨降水量为150mm,3天后绝大部分雨水汇集到湖区,水位将比降雨前上升约
A.2米B.4米
C.6米D.8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读图,回答各题:

小题1:探空气球记录的随高度增加气温变化的规律可能是
A.一直递减
B.一直递增
C.递增→递减→递增→递减
D.递减→递增→递减→递增
小题2:探空气球探测到水汽集中的层次是
A.对流层B.平流层
C.高层大气D.电离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近年来,人们发现高山滑雪场地普遍萎缩,这使得未来冬奥会举办地也将随之发生变动。据此回答问题。
未来冬奥会举办地可能会
A.移向较低纬度的山区B.移向海拔更高的地区
C.移到两极地区 D.移向海拔更低的地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