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图“某地等高线图”(比例尺1∶20 000),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要在图中区域建一个火情监测点,最好选择
A.戊点 B.己点 C.庚点 D.辛点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四处的水都汇入图中库区
B.甲、乙、丙、丁的海拔都在100米以上、150米以下
C.在庚点可以观察到乙点
D.工程建设沿线要注意预防滑坡等地质灾害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学年河北邢台一中高一上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表示夏至日或冬至日四个不同纬度地区的昼夜长短情况(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四地纬度从低到高的正确排序是( )
A. ①③④② B. ①②③④
C. ③①②④ D. ④③②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学年海南省高一上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
A. 角速度、线速度与赤道上相等
B. 水平运动物体不偏转
C. 处于晨线上
D. 太阳高度为90°
2.
A. 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 B. 海口的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减小
C. 海口的昼长不断减小 D. 海口由夏季进入冬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学年贵州遵义四中高一上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北半球近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等压面变化状况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四点气压
A.②>③=① B.④>②>③ C.④>③>② D.④>①>③
2.下图中四幅热力环流示意图与上图甲、乙间热力环流相符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学年贵州省高二上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科学家预计2012年太阳活动达到史无前例的高峰期,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太阳活动是
A.有规律可循,但尚无法预报 B.发生在太阳内部
C.以黑子和耀斑为主要标志 D.对人类生产、生活影响不大
2.这次太阳活动所产生的带电粒子流到达地球后,可能造成的影响有
①地球各地出现极光现象 ②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③GPS定位系统将受到干扰 ④我国北方会出现极昼现象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3.下列地球能源属于地质时期储存的太阳能的是
①煤炭 ②地热 ③石油 ④水能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学年贵州省高二上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A点在B点的什么方向
A、正东 B、西北 C、正西 D、东南
2.如果AB所在的纬度为60度,则纬线段AB的长度约为
A、5000km B、10000km C、2500km D、3000k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苏省徐州市高二上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目前,东部地区已发展成为以第二、三产业为主的经济发达地区,我国三大经济圈正经历着从“速度东部”到“效率东部”的新跨越。下图为我国三大经济圈略图,读图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三大经济圈吸引外资的共同优势区位条件是 、 、 。
(2)珠三角经济圈中的东莞市称为“中国制造业之都”。该市聚集了大量的出口加工企业。对该市未来的人口发展趋势你有何观点,并说明自己的理由。
观点: ,理由: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苏省徐州市高二上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是中国产业转移路线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有关我国产业转移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海外产业首先向我国沿海经济区转移
B.海外产业向我国转移,最初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地区
C.目前,制造业开始向“长三角”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等地区转移
D.目前,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大量转移至中西部地区
2.下列有关我国产业转移影响的叙述,正确是是
A.使沿海地区工业产值呈下降趋势
B.促进“长三角”的矿产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
C.三次产业转移均促进了“珠三角”的产业升级
D.对迁出地来说可能带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2017江苏前黄高中国际分校高二上期中考试地理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由2003年的1204.2百万吨油当量上升到2012年的2735.2百万吨油当量;能源消费构成也发生了变化,如下图中外圆为2012年、内圆表示2003年能源消费结构,读下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关于能源消费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A.煤炭消费量变化较小 B.原油消费量明显增加
C.水电消费比重下降 D.核电和再生能源发展速度最慢
2.下列关于能源消费变化影响表述合理的是
①减少灰霾天气②减少紫外线辐射③加剧全球温室效应④加剧能源供应紧缺程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