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读改革开放后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构成变化情况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1980~2005年间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变化特点是(  )

A. 第一产业比重逐渐降低

B. 第二产业比重先降后升

C. 第三产业发展缓慢

D. 第三产业比重位居第一位

2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正确措施有(  )

①充分发挥珠三角地区经济基础好、产业集聚程度高的优势,积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②调整产业结构,一方面促进现有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增加基础产业的比重 ③大力发展劳动力导向型产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④加强环境保护,改善生态环境

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答案】

1A

2D

【解析】试题分析:

1】由图可知: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变化的总趋势是第一产业比重大幅下降,第二产业始终位居第一位,第三产业发展势头迅猛。

2】珠江三角洲地区应尽快调整产业结构,将劳动力导向型产业有序地转移出去。故排除,选D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2016年3月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5年全国人户分离的人口为2.94亿人,其中流动人口为2.47亿人。

材料二 2000~2010年上海和全国人口增长率和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变化示意图。

(1)指出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

(2)简述上海人口增长幅度超过全国平均增长幅度的原因,并分析其对上海发展的有利影响。

(3)结合材料二分析目前上海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并分析该问题给上海带来的社会问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我国华北地区某城市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影响该城市各功能区向外扩展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在A、B、C三处,最适宜建高级住宅区的是_______处,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

(2)拟在甲、乙两卫星城镇规划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区,该高新技术产业区应建在________城镇,其理由是__________。

(3)当地政府拟在A位置规划一化工厂,是否合理?试分析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冻融分选作用是由于石块和土的导热性能不同,冻结速度也各不一样。碎石导热率大,先冻结,水向石块附近迁移并在其附近形成冰,水形成冰后体积膨胀,使碎石产生移动,这样粗的物质和细的物质产生分离。经冻融分选作用,泥土和小的岩屑集中在中间,大的岩块被排挤到周边,呈多边形或近圆形,好像有人有意将石头摆成一圈,这种地貌叫作石环。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1以下条件和石环地貌的形成无关的是(  )

A. 地表比较平坦 B. 岩石颗粒均匀 C. 有充足的水分 D. 气温在0℃上下波动

2】【2以下地区最易出现石环地貌的是(  )

A. 青藏高原地区 B. 巴西高原 C. 南极洲 D. 亚马孙平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松花江和珠江水文特征不同,关键是图中哪个箭头所起的作用(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能表示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貌特征形成的箭头是( )

A. ⑤ B. ⑥ C. ⑦ D. 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中1为河床(常年有河水),2为河漫滩(洪水期被淹没,枯水期露出),3为阶地(高度高于洪水期河流水位)。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阶地一般是由河漫滩发育而来,当原来的河漫滩高出河流洪水期水位时便形成阶地。那么河漫滩发育成阶地的原因可能是(

A. 河流流量减少 B. 植被破坏 C. 地壳抬升 D. 地壳下降

2在图中,河谷的右侧较为陡峭,河谷的左侧较为和缓,这种河谷称为“不对称河谷”。“不对称河谷”一般分布在河流的(

A. 上游河源处 B. 中上游的河流弯曲处 C. 山口冲积扇处 D. 河流入海口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充分认识区域地理特征,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保护生态,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等降水量分布示意图(单位:mm),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归纳图示区域年降水量分布规律。判断A地与B地年降水量的差异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简述C地粮食生产的特点,分析其有利的自然条件。

(3)C地某校社会实践活动小组对农村秸秆的利用方式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如下图所示:

请你从发展生态农业的角度,评价该地区的秸秆利用是否合理,并阐述理由。

(4)D地是我国荒漠化比较严重的地区之一。请依据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结合下图,描述该地荒漠化的演变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选修3.旅游地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穿越崇山峻岭,在云南省境内并行奔流170多公里,形成了“三江并流”这一世界上绝无仅有的高山峡谷景观。2003年7月“三江并流”以举世无双的自然风光、世界罕见的生物多样性和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然而,多年来“三江并流”地区旅游业发展缓慢,没有起到强力拉动当地经济增长的作用。下图示意“三江并流”及附近地区简图。

分析“三江并流”地区旅游业发展缓慢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图和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上图分别为青藏高原不同纬度剖面图和纳板河流域自然保护区图

材料二 纳板河流域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是我国第一个按小流域生物 圈保护理念规划建设的多功能、综合型自然保护区,区内植被丰富。近几十年来,随着国际市场天然橡胶价格的不断增长,刺激了纳板河流域自然保护区橡胶种植面积的扩大,1991~2007年,区内橡胶园面积增加了960hm2。

(1)根据图文材料描述青藏高原的地形,地势特征。

(2)青藏高原地区自然环境复杂,农业生产呈现地域特色,请写出青藏高原两种主要 的农业生产方式。高原东南部降水较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分析纳板河流域植物种类丰富的原因。

(4)分析大面积种植橡胶对保护区生态环境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