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若甲、乙、丙代表该城市发展的三个阶段,则其发展的顺序是(  )

A. 甲→乙→丙 B. 甲→丙→乙

C. 丙→甲→乙 D. 丙→乙→甲

2该城市在此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是(  )

A. 城市用地规模逐渐缩小 B. 市区交通流量明显减少

C. 市中心人口逐渐向外扩散 D. 城市化水平下降

【答案】

1B

2C

【解析】试题考查城市化进程

1从图中看甲曲线人口主要集中在市中心,为城市化的初期;丙时期市中心人口密度减小,郊区人口密度增加,为城市化中期;乙时期市中心人口密度继续下降,郊区人口密度最大,是该地城市化的第三阶段,B正确。

2该城市在此发展过程中城市用规模逐渐增大;由于城市规模扩大,交通流量明显增加;市中心人口密度下降,郊区人口密度上升,市中心人口逐渐向外扩散,C正确;城市人口总数不断增加。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二战之后,发展中国家人口迅速增加得益于( )
A.政治独立,经济发展
B.政策支持,生育放开
C.战争结束,难民回归
D.灾害减少,农业发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G20第十一次峰会于北京时间2016年9月4日在杭州举行,而国际马拉松赛于北京时间11月2日8时在杭州黄龙体育中心鸣枪开跑。依据材料及图回答下题。

1杭州G20峰会到杭州国际马拉松赛活动期间,地球沿公转轨道运行区间大约对应图中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④→①

2在此期间,下列地理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 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梅雨天气

B. 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C. 太阳直射在南半球并向北移动

D. 南半球昼变短夜变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人口分布在高原的地区最有可能位于( )

A. 亚马逊河流域 B. 刚果河流域 C. 撒哈拉沙漠 D. 地中海沿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我国干旱灾害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我国干旱频次>30的地区是( )

A. 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 长江三角洲

B. 黄土高原 珠江三角洲 四川盆地

C. 华北平原 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

D. 四川盆地 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

2我国干旱频次>30的地区,也是洪水多发地区,其主要原因是( )

A. 地形平坦 B. 夏季风不稳定 C. 台风影响 D. 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土壤类型中,发育程度较好的是( )
A.黄河三角洲冲积土
B.青藏高原寒漠土
C.江南丘陵红壤
D.塔里木盆地沙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城市化率是指________________,它是衡量________________的标志。

(2)回答我国近年来城市化率呈现的趋势,说出其根本原因。

(3)城市的迅速发展会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并对自然环境各要素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简述城市的发展对自然环境中生物、气温、降水、地下水等要素的产生的不良影响?

①对生物: _______________

②对气温: _______________

③对降水: ______________

④对地下水:_____________ 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黎明和黄昏,若天气晴朗,太阳即将升起或刚刚落到地平线下0—6°的这段时间,天空依然明亮,蓝色的天空穹顶与西方地平线之间会浮现出金色至红色的光泽,气象学上称为曙暮光是风光摄影师最为钟情的黄金时段。 黎明与黄昏时段太阳高度角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

A. 12分钟

B. 15分钟

C. 24分钟

D. 30分钟

2

A. 反射作用

B. 散射作用

C. 吸收作用

D. 折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环境人口容量的变化由小到大的排序,正确的是( )

A. 原始社会—农业社会—现代社会—工业社会

B. 农业社会—原始社会—工业社会—现代社会

C. 工业社会—原始社会—农业社会—现代社会

D. 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现代社会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