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20世纪50-90年代某产业部门的布局变化图”,完成下面试题。
该产业部门最有可能是
A.资源密集型产业
B.资金密集型产业
C.技术密集型产业
D.劳动力密集型产业
关于该现象对区域发展产生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造成产业移出地经济衰退
B.扩大就业范围,增加就业机会
C.改善发展中国家(地区)的环境质量
D. 促进了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推动了区域经济一体化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20世纪50-90年代广东省年平均受灾情况统计表”,完成下面试题。
50年代 | 60年代 | 70年代 | 80年代 | 90年代 | |
受灾人口(万人/年) | 242 | 743 | 859 | 1226 | 1590 |
成灾农田(万公顷/年) | 18.1 | 43.9 | 53.7 | 82.0 | 89.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届山东省聊城市高二上学期期中模块测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20世纪50~90年代广东省平均受灾情况统计表”,回答下列问题。
年代 项目 |
20世纪 50年代 |
20世纪 60年代 |
20世纪 70年代 |
20世纪 80年代 |
20世纪 90年代 |
受灾人口 (万人/年) |
242 |
743 |
859 |
1 226 |
1 590 |
受灾农田 (万公顷/年) |
18.1 |
43.9 |
53.7 |
82.0 |
89.1 |
1.广东省突发性气象灾害的发生频率居全国之首,其中最常见的气象灾害有( )
A.地震、洪涝、台风 B.海啸、风暴潮、干旱
C.低温冷害、冰雹、滑坡 D.台风、洪涝、暴雨
2.广东省受灾损失和受灾人口逐年上升的原因是( )
A.寒潮灾害频繁
B.人口增长快,经济发展迅速
C.居民防灾、减灾意识淡薄
D.季风环流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2年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2.1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20世纪50~90年代广东省平均受灾情况统计表”,回答下列问题。
年代 项目 |
20世纪 50年代 |
20世纪 60年代 |
20世纪 70年代 |
20世纪 80年代 |
20世纪 90年代 |
受灾人口 (万人/年) |
242 |
743 |
859 |
1 226 |
1 590 |
受灾农田 (万公顷/年) |
18.1 |
43.9 |
53.7 |
82.0 |
89.1 |
1.广东省突发性气象灾害的发生频率居全国之首,其中最常见的气象灾害有( )
A.地震、洪涝、台风 B.海啸、风暴潮、干旱
C.低温冷害、冰雹、滑坡 D.台风、洪涝、暴雨
2.广东省受灾损失和受灾人口逐年上升的原因是( )
A.寒潮灾害频繁
B.人口增长快,经济发展迅速
C.居民防灾、减灾意识淡薄
D.季风环流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0年黑龙江绥滨一中高二下学期自然灾害与防治试题 题型:选择题
读“20世纪50-90年代广东省年平均受灾情况统计表”,完成14-15题。
|
50年代 |
60年代 |
70年代 |
80年代 |
90年代 |
受灾人口(万人/年) |
242 |
743 |
859 |
1226 |
1590 |
成灾农田(万公顷/年) |
18.1 |
43.9 |
53.7 |
82.0 |
89.1 |
1.广东省突发性气象灾害的发生频率居全国之首,其中最常见的气象灾害有
A.地震、洪涝、台风 B.台风、暴雨
C.低温冷害、冰雹、滑坡 D.海啸、风暴潮、干旱
2.一个时期以来,广东省受灾面积和受灾人口逐年上升的趋势,原因是
A.寒潮灾害频繁 B. 居民防灾、减灾意识淡漠
C.季风环流改变 D.人口增长快,经济发展迅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0年河南郑州外国语学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卷 题型:选择题
读“20世纪50-90年代广东省年平均受灾情况统计表”,完成14-15题。
|
50年代 |
60年代 |
70年代 |
80年代 |
90年代 |
受灾人口(万人/年) |
242 |
743 |
859 |
1226 |
1590 |
成灾农田(万公顷/年) |
18.1 |
43.9 |
53.7 |
82.0 |
89.1 |
1.广东省突发性气象灾害的发生频率居全国之首,其中最常见的气象灾害有
A.地震、洪涝、台风 B.台风、暴雨
C.低温冷害、冰雹、滑坡 D.海啸、风暴潮、干旱
2.一个时期以来,广东省受灾面积和受灾人口逐年上升的趋势,原因是
A.寒潮灾害频繁 B. 居民防灾、减灾意识淡漠
C.季风环流改变 D.人口增长快,经济发展迅速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