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下图为某年4月6~15日福建省同纬度沿海某地和内陆某地日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降水量分布。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位于内陆,乙地位于沿海
B.该时间段内,甲地气温日较差都大于乙地
C.该时间段内,甲地降水总量大于乙地
D.该时间段内,甲地日最低气温变化幅度小于乙地
【2】关于乙地4月13日天气的预报,最有可能的是
A.阴有小雨B.多云转阴C.午后有雷阵雨D.小雨转中雨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亚洲季风图,回答问题。
(1)在甲、乙两图中,表示亚洲一月季风图的是_______图,此时南半球的季节是________。
(2)图甲中低气压中心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A季风形成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C表示南亚的___________季风(风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一座相对高度为3000米的山体,山体的某一侧水汽较充足,①、②、③、④表示不同的自然带,其中④为积雪冰川。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若图中虚线表示积雪冰川,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
B.B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
C.A坡是向阳坡,B坡是迎风坡
D.B坡是向阳坡,A坡是迎风坡
【2】若山顶有永久性冰川,且该山体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则山脚的气温T(T冬表示冬季最低气温,T夏表示夏季最高气温)应是
A.T冬<18℃B.T夏<18℃
C.T冬<10℃D.T夏<2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黄山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山高谷深,气候垂直分异明显,局部地区地形对气候起主导作用,形成特殊的山区季风气候,夏无酷暑,冬少严寒,空气湿度大、云雾多、降水多。
材料二 黄山集八亿年地质史,融峰林地貌、冰川遣迹于一体,兼有花岗岩造型石、花岗岩洞室、泉潭溪瀑等丰富而典型的地质景观。前山岩体节理稀疏,多球状风化;后山岩体节理稠密,多柱状风化,山体峻峭,形成了“前山雄伟、后山秀丽”的地貌特征。黄山代表景观有黄山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1)分析黄山花岗岩峰林景观的形成过程。
(2)简述地形对黄山云海形成的影响。
(3)从气候和地质两方面阐述黄山温泉的形成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地处我国西部干旱、半干旱区的祁连山,海拔4000米以上的山地面积占整个山区的三分之一,发育着不少的冰川和河流,山间有很多水草丰美的宽谷盆地,祁连山像是伸向荒漠的一座湿岛,从祁连山发源的河流滋养着河西走廊的绿洲。
材料二:河西走廊基本上是“以水定人”、“以水定地”和“以水定城”的,现在在河西走廊,农业用水约占90%,城市建设、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占比不到10%,只要能够从农业用水中‘挤’出一些,就可以满足城市化的需求。
材料三:下图为祁连山冰川及河流水系图。
(1)利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祁连山像是伸向荒漠的一座湿岛的原因。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祁连山西南坡和东北坡自然带谱的差异及其成因?
(3)对于河西走廊,只有将大量散居在农村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农民转移到城市,实现异地城镇化和生态移民,才能真正减轻环境的压力。你是否赞成以上说法,请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河西走廊是内地通往西域的要道,在祁连山以北,合黎山以南,乌鞘岭以西,甘肃新疆边界以东。因位于兰州黄河以西,为两山夹峙,故得名。
读图回答题。
【1】图中甲河被该地区誉为“母亲河”,该流域土地资源过度利用,可能导致
A. 整个流域地下水位上升
B. 下游湖泊湖水富营养化
C. 下游湖泊面积逐渐缩小
D. 河流改道东北流向西南
【2】河西走廊是我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与最大的玉米生产基地东北相比,其优势是
A. 地势低平B. 育种条件优越C. 降水丰富D. 光照时间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示两个大陆( )
A. 处于同一板块 B. 相距将会越来越远
C. 边缘有深海沟 D. 均有山脉贯通南北
【2】卫星监测到撒哈拉沙漠沙尘不断向亚马孙平原输送,原因是( )
A. 赤道盛行上升气流 B. 东北信风定向吹拂
C. 副热带高压带控制 D. 洋流自东向西流动
【3】盛行风给加勒比海沿岸地区带来的影响是( )
A. 夏季的高温 B. 冬季的寒潮
C. 频发的沙尘 D. 丰沛的水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地坑院”是黄土高原上的特色民居。2017年2月,《航拍中国》以空中视角立体化展示了这个“地平线下古村落,民居史上活化石”的全貌。图8为“某地坑院村落景观图”,图9为“某黄土塬地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图9中,适合建造地坑院村落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作为“民居史上活化石”的地坑院,今后应
A. 有选择地作为旅游资源开发 B. 对各处地坑院完整保护
C. 对废弃的地坑院大力修复 D. 加速地坑院的推广建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东北地区普通小学在校学生数从1980年的1297.9万,锐减至2014年的473.9万。图示意东北地区近25年普通小学在校学生数占全国小学在校学生数的比例。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东北地区人口出生率陡降时期始于( )
A.20世纪70年代B.20世纪90年代C.20世纪80年代D.21世纪10年代
【2】1980—2014年东北地区小学在校学生人数减少的主因是( )
A.人口政策B.移民外迁C.医疗水平较低D.老工业基地衰落
【3】2030年后东北地区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是( )
A.人口迁入压力增加B.人口合理容量增大
C.社会养老负担减轻D.劳动适龄人口陡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